圍棋與潛能開發 張遠錫
潛能開發為教養下一代的利器,很多人認定其極有效地提高孩童的教養。現代的年輕家長有些會善加利用,更有專業的幼教單位當做主題來教學,用全腦開發或潛能激發等不同名稱,教材多樣化各有特色,而作為彌補制式教育不足的目的,大體上是相同的。
我長期大力推動潛能開發,特別作為圍棋的學前課程,本意是希望孩子們先有定力,再開始認真下棋。最近有了更深的體會-原來圍棋教育可以是潛能開發作業中重要的一環。孩童學會認真用腦,持專注、耐性、積極、勇敢的意志,可以在每次對局發揮強勁戰力。由於不斷週旋於棋盤的千變萬化中,若遇上同樣極用心的對手衝擊,這樣的相抗衡總會快速累積能量。
圍棋重視全局的配合,在推算深遠且手順漫長的對奕中,為達到徹底發揮戰略效果,同時結合意志力、精算力和魄力是初步的涵養。而如此用心投入時其情趣無窮,各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能十分著迷。當孩童傾全力參與,便已經成就了許多自力提昇的作用。-「自始至終勇往直前、謹小慎微、步步為營又氣勢恢宏。」這方面精神力養成的意義非凡。
經良好的教導和啟發,孩子各個會是未來社會的中堅。潛能開發運用得法,必定會產生關鍵性的教育成效,需關切的步驟如下:
<疏通學習管道>→<發掘個人特質>→<高效能的指導>→
<自我暗示運作>→<潛在能力使役>→<自我肯定追求>→
<良性循環與互動>
● 疏通學習管道
身負教養孩童的重任,要堅信大多數孩童天生就是專才。對於身邊正好就有菁英,一點都不用質疑!需要探討的要點是-有沒有栽培菁英的決心?有些原本經驗不夠的家長,在摸索中運用了提升智能、體能、社交的啟蒙活動,得到收效宏大的印證,其獲得成功的主要條件,在於擁有強大的〝企圖心〞,包括家長的和孩子的。
教導和啟發首重「誠實、尊重、進取」品格的塑成,長期宣導其意義
,有再三強調確實遵守的必要。細心糾正孩子的缺失,理應配合適時的讚美。要有未達目標絕不放鬆的堅持,而長輩以身作則的示範至為重要。競技和啟發遊戲要能公正、公平地進行,讓參與者獲得極高的樂趣,基本條件就是要有高尚的品格。大家都儘情享受活動中的愉悅時,便充分發揮智能快速提升的作用。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推動健康的生活作息,灌輸勞動的價值與敬愛自然的意義,促使孩童習慣於積極性的思維,培養其智能、體能、社交技巧的均衡發展。這些疏通學習管道的工作,在啟動潛能開發作業的初期,先當成第一要務,然後要持續不斷的關切和輔導。事實上,孩子在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領悟,將它認定為一項鉅大的工程,一點也不為過。
● 發掘個人特質
人人都有個性上的特色,比較強烈的性情,常表現出給人兩極的觀感:謹慎小心的或許膽小,果敢熱情的近乎毛燥。原本精打細算較世故的,偏差一點就給人小氣的印象。難得極潔身自愛的乖巧孩子,人際關係不一定成功。因此帶領孩童突顯個人優越的特質時,更要徹底改善其負面態度,首先得確實深入了解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的智能、體能、個性、情緒和反應等各方面,都可能有與眾不同的特性,那個部份較優質,就引領他朝向較容易成材的方向發展,順應其自身可能爆發的能量,儘早培養對特定領域的興趣。潛能開發課程很多重點項目,可以特意針對孩童做比重上的安排,在啟發孩子作業過程中,要求完成密度和深度不同的訓練。充實原本性向不足的部份,將負面的個人習性改善,優越的特質經增長的磨鍊,孩子從年輕的時候就很被看好,一般被認定為有成大器的充分條件。
常見孩子的毛病包括:沒耐性、粗心、不能吃苦、容易緊張、飲食習慣不好,禮貌、談吐、交誼、效率和活力方面沒能好好表現等等,加上還有太黏人的、有點衝動的、很情緒化的。每一位孩童的狀況都得當成個案對待,想要認清楚也得花些力氣。經慎重引導、調節、強化補償缺點之後,個人優質部份突顯,孩子自然變可愛了,互動的氣氛就輕鬆活潑起來。
在圍棋對奕中,可以發覺孩子潛在的缺點,這正是〝手談〞高價值的部分呈現。很多父母不曉得自己孩子真正的缺點,有些嚴重的問題,一錯失輔導的時機,將來會很傷腦筋。相對的情況,則是有些孩子特別突出的天份,沒能來得及加以鼓勵,失掉充分發揮的空間,於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埋沒掉。因此很有技巧的察覺出原本不容易看見的優點和缺點,都是難能可貴的事,為孩子在這方面多用點心絕對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