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圍棋協會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返回棋城
  主頁 活動公告 活動新聞 精彩圖集    
  返回列表  

圍棋與潛能開發 張遠錫 (下)
發表時間:2010/1/24   瀏覽人次:3521


 ●    自我肯定追求

    每一項專業要達很有表現的高度,都得投下相當的精力,集中個人有限的時間和心血在單項上,還唯恐未能達到滿意的程度,所以同性質的才藝活動學習,不必選擇太多樣。然而顧慮到全面成長的需要,孩子們作好學校的功課之外,還有很多需要用心培養的項目:

一閱讀:從適齡讀物的選擇,到專業領城的知識充實,需要妥善的指導和多方的關切。良好的閱讀習慣,涵蓋效率的、正面的、有啟發性的各方面作用,家人共同參與研討,則是閱讀活動最高的境界。

二智育:下棋是不錯的選項,從幼齡開始可以利用的,有牛角棋、方直棋、五子棋、六子棋、六子跳棋、十子跳棋、孔明棋、暗棋、象棋、西洋棋、圍棋等。前幾項愈小學越好,後幾項中專攻一項就好。撲克牌的活動內容更多,也要由淺入深、多多益善,加上拼圖、數學遊戲等,還有不錯的團康活動、競技遊戲,都可以達到智育的目的。

三體育:運動方面有非常充足的項目,在與年紀的配合、體能的配合、個人特質的配合上,都已經有科學化的設計內容。尋求專業的指導,追求身心皆得充分發展的有趣運動之外,屬於家人互動的體能活動,同樣應該重視。當然對飲食、營養和生活作息也要有健康和協調的正確觀念。由體育活動促進好的社交能力,雖是附帶獲得的另項意義,也是孩童很需要的素養。

四藝術:音樂、美術及表演藝術都是大項,細分的專業技藝多的不得了。用來修身養性、用來塑造個人形象、做為終身的事業,也是選項多多。培育的過程要很在意良性的啟發,千萬不可扼殺了創造性的、活潑的、獨特的、自由的意志,寧可只是快樂的學習與良性的親子互動。真正具有超高資質的孩子,家長則要以社會共同的珍貴資產來看待。

五語文及科學:孩子獲得制式教育的輔導,距離專業菁英養成所需要的磨鍊,還差的很遠。確定了孩童容易成材的專業項目,然後加強培養興趣,參考名人軼事,充實專業內涵、知識與技術,再鼓勵持之以恆的用心學習,可以早早養成明日之星。

    前面提到將同性質的活動精簡,認真學一樣就夠了。事實上,由上面五大項各擇一全力進行訓練,已經符合全面成長的需要。長期刻苦奮發追求鶴立雞群的成就,即使在初期進行過程中,都必然會獲得高度的自我肯定,這樣的心情是學習中最大的動力,愈追求則愈壯大。

良性循環與互動

    將一項學科或技藝學到透徹,表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本事,獲得大眾的肯定與讚美,立刻就激發更大的動力。能夠取得運動或表演的突出成績時,大舞台下熱烈掌聲引發的自我激勵,則更加受用,意味著努力之後的無限喜悅。這份滿足感會有效驅動再接再勵的意志,便是良性循環的成功運作,壯大了強烈的企圖心,為下一個成功建立良好的基礎。相反的情況,則是怠惰、失意引發的長期低迷不振,常常就成了惡性循環的夢魘,一定要設法讓孩子們遠離這種不良的處境。

    然而每項學習剛起步時刻,總會面臨動機建立的問題,怎麼樣才算完善的教育?有多項看似深奧的理論: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活用孩子的個人特質與潛能、營造吸引孩子的高度樂趣、給予充分的安全感和支持、必要時刺激生存本能的衝勁。其實帶領小朋友玩多方的遊戲,在過程中將上述多項理論好好操作,簡單的遊戲也都能發揮很好的訓練效果。

    重視「遊戲的道具、因地制宜的場所、令人期待的獎賞以及生動活潑的過程。」經完全融合的操作技巧,讓孩童自發產生強大的企圖心,在進行作業時力求盡善盡美,漸漸就深植了很好的素養。於是每一個緊要關頭,腦部會適時製造出激素,使疲勞、疼痛、飢餓和恐懼感覺遲緩,甚至絲毫不覺,於是幹勁十足成為能量鉅大的人。孩子能力強了,自視會增高,主要是因為有凌駕眾人的敏銳反應,這些本來屬於好事,應該是值得鼓勵的,可是做人就不夠道地,常常有旁人覺得被看扁了,明顯成了個性上的大缺憾。因此,培育幼童不妨多搭配群體合作的活動,有很多好玩的遊戲屬於團隊的競賽,可以設定輸贏之外的重點精神追求,例如:「有始有終、愉悅熱情、富於創新、敏銳觀察、合作無間、冷靜理智。」鼓勵了進取心和榮譽感,同時也多抬舉以上精神層面良好的道德觀,這絕對是值得徹底追求的理想方案。

    團隊競賽的活動中,親子互動最深的當屬玩牌和下棋了,充分利用來培養孩子能夠早有自覺,無需特別督促,便能均衡發揚上述重點追求的精神,這樣就能在活動進行過程中輕鬆愉快。孩子們得到快速成長的契機,家長也同樣享受了樂趣十足的居家生活。雖說爲的是孩子良性循環的目的,然而成功的親子互動,由兒女小時候開始長期進展,延伸成為彼此的良好關係永不止息,不但保持了家人的相親相愛歡樂無窮,特別是父母希望提供的經驗傳承,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子女一生的路途應該可以更加平坦順利,年輕人減低了許多不必要的精力浪費,可以提早獲得幸福與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