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氛圍令韓方羡慕 李昌鎬獨戰國家隊劣勢凸顯
作者:謝銳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10/3/10 瀏覽人次:1302
記者謝銳上海報導 農心杯上海站首場比賽日,參賽的劉星七段中午從酒店出來時,身邊跟著劉思明院長、俞斌九段、華學明七段,還有常昊九段和中國棋院外事部部長王誼。外邊正飄著雪,一位上海棋迷在門口等著,問大家需要車吧,他開車送劉星過去,如果需要大車的話,他馬上打電話要一輛過來。大家婉謝了,劉星說走走十分鐘到賽場挺好的,正好可以清醒一下。 劉思明院長作為此次比賽裁判長即中方代表團團長出席;俞斌作為總教練陪伴參賽棋手左右;華學明受上海電視臺之邀,負責電視直播講解;王誼既是日語翻譯,也是新聞發佈會主持人,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中國參賽棋手的後勤保障。 早上酒店有自助早餐,棋手們都會自己打理。中餐和晚餐則由王誼負責,他先徵求參賽棋手的意見,確定之後他先到酒店或者邊上的餐館訂餐,比賽前1小時去吃飯,半小時後即準備出發去賽場。晚餐相對自由些,如果有宴請,王誼也會徵詢棋手意見,確定是一起出去還是自己用餐。 出外比賽,中國隊就是一個集體。如果有朋友想請俞斌或者常昊吃飯,他們會答復道:“吃飯這事得問王誼,都由他安排。” 如果比賽結束了,棋手們大多想選擇小酌一番,通常是贏棋的棋手請客,如果贏的人多,按照常昊的說法就是,依據日本棋界的傳統,大家都是棋手的話,年齡大的付賬,前輩才有資格請客;有棋手和記者一起的話,棋手付賬,因為棋手掙的錢多,理當棋手埋單。 除了用餐,在外比賽的棋手一般都不習慣出外遊玩,大多待在房間研棋、看書。這個時候俞斌就有活幹了,他會應參賽棋手的要求,召集大家一起研討最新的佈局和變化。2009年農心杯常昊和古力均不敵李世石,但賽後俞斌還是召集常昊、古力一起研討反省,三人關起門來足足研究了一個整下午。 劉星VS羽根直樹之戰,古力飛赴上海時,比賽已經進行至中盤。他直接趕到比賽現場,和俞斌、常昊一起投入研討。賽後,劉星七段加入研討陣容,韓國媒體記者備感羡慕,圍著他們不斷拍攝,這樣一幕在他們看來,實屬難得一見。幾位高手將對局細細地研究了一遍,然後才一起回酒店,路上他們討論的還是這盤棋。 俞斌09年1月就任圍棋隊總教練後,安排了大量的各種訓練賽,09年全年國家隊棋手們共進行了1400盤棋的訓練賽。此外,俞斌還組織了高規格研究會,定期集中研究。這個傳統延伸到了每次世界大賽期間,參賽棋手們對各種新型無不瞭若指掌,甚至,他們還創造新變化出來。 此次陪同李昌鎬前來比賽的,除了韓國棋院常務理事金寅九段外,就只有媒體記者了。李昌鎬的弟弟李英鎬從北京飛來,照顧李昌鎬飲食,這也是李氏兄弟倆13年來不變的定式。只是,李昌鎬要擺棋的話,註定只能孤獨地進行。過去,他的實力高出其他棋手一大截,所以他獨自研棋綽綽有餘,但如今,他的優勢已微乎其微,再獨自研棋的話,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這樣說是有事實依據的。09年10月三星保險杯八強戰,李昌鎬執黑對90後周睿羊五段,序盤李昌鎬對右上角近期流行的定式竟然不知,弈出了大為吃虧的變化,局後他坦承那個變化他沒見過;2010年2月LG杯決賽第二局,李昌鎬對孔傑弈出了09年一度流行的“古力、李世石定式”,但俞斌九段表示,李昌鎬實戰中的著法已經被中國棋手拋棄,經過研究,中國棋手發現了比他的實戰更有力的著法———不知李昌鎬聽了此說後有何想法,誠然勝負不會由一個局部變化而定,但如果明顯吃虧的話,同為高手,就很難扳回。 過去,李昌鎬足夠強大,一人能對抗一支隊;如今,當中國隊來對付他一個人時,他的優勢幾近於無,倒是他的劣勢卻愈發凸顯。
|
|
|||||||||||||||||||||||||||||||
更多關於“李昌鎬”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