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賽並非雞肋賽事 若發揮出色棋手或可改變命運
作者:謝銳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10/9/24   瀏覽人次:1175


       記者謝銳桂林報道 全國圍棋個人賽是一項保持著保持著濃厚傳統色彩的賽事,這樣的賽事在職業化過程中已越來越少。沒有對局費和獎金,自費參賽,但還是吸引了近200名的年輕棋手參賽,他們中不乏等級分排名前十名的棋手,朴文堯五段、時越五段、檀嘯五段等棋手的實力已與國內排名最靠前的古力九段和孔傑九段相差無幾。

  國內高手們不參加全國圍棋個人賽已有些年頭了,這次沒有報名參加個人賽的高手有古力、孔傑、常昊、王檄、陳耀燁、周睿羊、謝赫、古靈益、劉星、周鶴洋、李哲……他們何以缺席個人賽,與個人賽多年不變的傳統息息相關。

  全國圍棋個人賽男子甲組和女子組9輪、男子乙組10輪比賽在12天內進行,三天高強度比賽後才有一天休息時間,不少棋手抱怨說“太累”,視為畏途。對此全國圍棋個人賽也別無良策,近200人集中比賽,賽程也無法再延長。

  如果比賽設有高獎金,哪怕日程再緊張,吃點苦也能接受,問題是,全國個人賽是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計劃內比賽,沒有對局費和獎金。阿含·桐山杯、倡棋杯、衢州·爛柯杯的冠軍獎金高達20萬、40萬、50萬元,圍甲比賽每盤贏棋的對局費漲至1.5萬到2萬元,辛苦對弈近半月,卻無分文進賬,很多成名棋手確實難以接受。

  但事情的有趣之處在於,全國個人賽沒有獎金和對局費,但其正統地位卻又令其他擁有巨額獎金的頭銜戰所不及。具體而言,頭銜戰獎金優厚,但奪冠者卻無法憑藉此頭銜在上大學、評職稱等方面派上用途,這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事實。舉個極端的例子,當年張文東、徐瑩可以憑藉全國個人賽冠軍的身份不費周折地進入北大就讀,但今天的孔傑要憑藉三星杯冠軍就讀北大的話,還得頗費周折。一句話,一個是體制內的冠軍,一個是體制外的冠軍。

  全國圍棋個人賽讓職業高手們忌憚的多對局數,也恰恰是對年輕棋手們最具吸引力之處。在棋界佔據絕大多數的90後年輕棋手最缺的是什麼?比賽機會。大多數低段棋手在入段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棋可下。他們可以上網對弈,可以與身邊的棋手進行訓練,但這都無法取代正式比賽。在正式比賽中真刀真槍地比拼,是多少盤網上對局和訓練賽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多達9盤及10盤的正式比賽對局,是年輕棋手渴望得到的機會。就連邱峻八段這樣12年就獲得過全國個人賽冠軍的成名棋手也前來趕場,主要也是看中了多盤對局機會。

  此外,對於年輕棋手來說,全國個人賽也是進入國內冠軍陣營的“捷徑”。一旦獲得全國個人賽冠軍,即使沒有獎金,也能獲得直接進入類似阿含·桐山杯本賽這樣的機會,如果從預選賽打起,必須至少連勝四盤以上,方可進入本賽。2009年,全國個人賽冠軍孫騰宇七段直接參加阿含·桐山杯本賽,而後連過四關,奪得冠軍。

  在國家圍棋隊的積分制中,全國個人賽冠軍也能獲得一定積分,憑此有望參加春蘭杯、應氏杯等世界大賽,這也是全國個人賽的價值所在。

  全國圍棋個人賽參賽者眾,都是年輕棋手之間的直接對抗,他們各自的表現也是各圍甲隊選苗的一大標尺。也許年輕棋手們不知道,他們在全國個人賽中一次出色表現,一生的命運也隨之改變。這又是全國個人賽的超值之處了。






 發表您的評論
 
 評論內容 (現有 0 倏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
本欄目暫時沒有新聞!
 
 
 
 

 更多關於“個人賽”的新聞

 相關鏈接
   
“奪冠感到非常意外” 羋昱廷王晨星不約而同坦言驚喜  ( 2012/9/28 )
穩重“小石佛”扳平“淡定哥” 95後範廷鈺能否首進決賽  ( 2012/9/26 )
個人賽連笑李康7勝1負並駕齊驅 魯佳王晨星攜手領跑  ( 2012/9/26 )
黎念念:入選國家隊是最大的收穫 追夢圍棋青春無悔  ( 2012/9/25 )
芮乃偉擊敗黨毅飛迎開門紅 個人賽次輪李康發出致命一擊  ( 2012/9/18 )
芮乃偉重返個人賽:有九盤棋等著我去下會感到很幸福的  ( 2012/9/17 )
全國個人賽芮乃偉李赫出戰男子組 第3輪柁嘉熹vs唐韋星  ( 2012/9/17 )
李康嚴陣以待報“一箭之仇” 巾幗女將芮乃偉李赫相繼敗北  ( 2012/9/17 )
聶衛平:下圍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年輕棋手還有很大差距  ( 2012/9/17 )
全國個人賽柁嘉熹毛睿龍雙雙告捷 五戰全勝在甲組領跑  ( 201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