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乒乓“龜兔賽跑” 跳出體育推廣圍棋合適的路子最重要
作者:徐東海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新民晚報 發表時間:2011/5/21 瀏覽人次:1310
一個是國粹,一個是國球;一個宜靜,一個宜動,圍棋和乒乓球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近日隨著棋聖聶衛平和央視五套總監江和平的口水戰,一度有水火不容的趨勢。事實上,圍棋雖然是“小眾”體育,但未來發展前景之大,絕不遜於乒乓球。用前中國棋院院長王汝南的話說,“圍棋發展無需和乒乓球對立,找到自己合適的路子最重要。” 網路成為第一平臺 在聶衛平和江和平的口水戰爆發後,眾多“聶門”弟子紛紛站出來為師傅助威。常昊更是一怒之下說出了“自從有了網路之後,還真不稀罕電視直播”這樣的氣話。儘管有些偏頗,但在不少棋手眼中,央視對圍棋來說,早已不是“不可或缺”。“圍棋的特點並不適合電視,一盤棋下七八個鐘頭,哪個電視臺也受不了。” 事實上,在互聯網已經相當普及的今天,網路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圍棋傳播第一平臺。在國內最大的遊戲平臺騰訊遊戲中心,每天高峰期下圍棋的人數將近5萬人。而每當遇到有重量級的棋戰,國內幾大網路直播平臺的棋迷人數都有數十萬之多。而最近幾年,央視對圍棋只是偶爾有些新聞報導。即便如此,圍棋熱度依然不減。在常昊等職業棋手看來,網路、雜誌、報紙在圍棋宣傳和推廣上的作用,早已超過電視。 圍棋乒乓“龜兔賽跑” 在江和平看來,乒乓球作為國球,絕對是大眾體育代表,而圍棋則是典型的“小眾”。不過,不少棋界人士對此並不買賬。聶衛平更是要找央視領導理論,“現在常年下棋的人不見得比常年打乒乓的人少,憑什麼就說圍棋是小眾?”而讓棋界人士自豪的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圍棋在兒童中的普及率早已超過乒乓球。 作為國內圍棋普及最好的城市之一,上海近幾年的圍棋人口不斷增加。連續幾年參加全市升段升級賽的人數都在1500人以上。而全市目前大大小小的圍棋學校、興趣培訓班已經超過1000個。用一位上海棋界資深人士的話說,“現在隨便去個幼稚園、小學問問,是學圍棋的人多,還是學乒乓的人多?”而在網路上支援聶衛平的棋迷中,更有人將圍棋和乒乓球比喻成“龜兔賽跑”。“現在肯定是乒乓球強勢,不過打乒乓的多是年紀大的,再過個十幾年,圍棋說不定就後來居上了。” 跳出體育推廣圍棋 在所有非奧項目中,圍棋職業棋手的平均收入處於相對的高水準。像古力、孔傑、常昊這樣的頂尖高手,收入甚至可以媲美一些奧運冠軍。不過,圍棋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絕不僅僅是金字塔頂端的這些職業高手,而是圍棋本身還具備益智、修身養性的作用。正因為這個原因,不少棋界人士早早就呼籲,圍棋發展應跳出體育範疇。“競技比賽是一方面,從藝術、文化的角度,圍棋都有很大的推廣、發展空間。”
|
|
|||||||||||||||||||||||||||||||
更多關於“綜合報導”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