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屆台灣圍棋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在宜蘭佛光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在開幕典禮時說,圍棋在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寓含很多元素,但圍棋學術研究很少,希望在棋藝精進之外,學術研究亦能共同發展。
開幕典禮由楊朝祥校長與張昭焚理事長共同主持,楊校長說,這些年來佛大希望成為書院型的大學,所以積極推動圍棋,為什麼呢,第一因為佛大常下雨,比較適合室內靜態的活動,下棋就是如此,其次是大家喝咖啡都會加牛奶,宜蘭礁溪有溫泉,未來在溫泉鄉舉辦棋賽,當是絕大的享受。
台教會理事長張昭焚說,這個國際學術圍棋研討會在台灣舉辦意義重大,他平常也喜歡到各地大學演講,但因為身為主辦單位,此次只能捨棄,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發表論文。
亞洲羚羊紀政今天也應邀前來,她說,她是圍棋門外漢,但也知道圍棋用腦力甚多,所以須要充沛體力。她說,有錢真好,有閒更好,但有健康才是寶,希望學棋的人也能常常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今天的研討會中,上午是專題演講,邀請歐洲圍棋聯盟主席Martin Stiassny、美國圍棋協會主席Andrew Okun、韓國明智大學圍棋系教授南治亨、湖南湘潭大學教授何雲波及隊際賽創始者謝駿等專題演講。
歐洲圍棋聯盟主席Martin Stiassny及美國圍棋協會主席Andrew Okun各自報告了歐洲及北美圍棋發展的現狀及發展職棋的困境,相同的都是受到東亞中日韓及台灣的資助與支持,況且現在網路興起,也解決了過去找不到對手對弈的難題,因此面對未來都持樂觀的看法及態度。
南韓明智大學南治亨教授則發表圍棋專業術語的統一,她認為過去中日韓台最受大家議論的是規則無法統一,形成了哪個國家主辦,便用哪個規則,但規則是針對比賽,如果要普及,她強調圍棋術語的統一更重要。
南治亨同時也概略介紹明智大學圍棋系的背景,從一九九七年創立以來,每年招收一班三十人,第一屆畢業生已於十五年前進入社會,從事的大都跟圍棋相關的工作,三年前創辦圍棋高中今年也要進入大學了。近幾年圍棋在韓國被認為是體育,很多運動會也有圍棋競賽,所以現在圍棋人口又開始回升了,去年的連續劇未生流行,現在又有一個以李昌鎬為主的電視連續劇即將播出。
謝駿提問說,圍棋術語的確重要,而統一規則更是圍棋進入奧會最必要的,他問,一是每個著手的戰略意圖,另一個則是每個著手價值判斷與評估,明智大學有否相應的思考與設計專題。南治亨回答說,職棋的思維過程複雜且深奧,如何講出來很重要,問題是這兩個課題還是沒有結果。
湖南湘潭大學教授何雲波則演講大學圍棋文化教材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他說,過去大家教棋都從日本的布局定石、中盤戰鬥、到最後官子等來教,但為什麼如此,卻莫衷一是。後來他找來兩個不會下棋的人來下,從中了解到圍棋的本質就是戰鬥,然後為了活而逃,但光只有兩眼做活還是不能贏,所以就會擴大地,最後才是品味境界,藉此而建立了氣、地、形三個主題。
隊際賽創始人謝駿則發表圍棋產業藍圖,他說,過去北京奧運時他們就曾想過,北京奧運留下了什麼,他就想到中華文化精華的圍棋,為什麼不能如足球與籃球一樣,有那麼大的產業,才知足球與籃球都是表演性質的體驗,即使不會玩,但看也很過癮,但不了解圍棋就不能懂圍棋之美,因此三年前他突然靈光一現,將一盤棋拆成幾個部份,邀請職棋與業餘棋士參加測試賽,參加後眾人反應認為很好玩,並也認為這是圍棋走向大眾的第一步,未來也將可以進入奧會。
下午的討論會則發表了十四篇論文,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潘台成的職業棋士專業認同的研究與陳採雲的女子職棋自我概念研究,大家對職棋如果下不出成績的話,應該如何轉型,都有諸多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