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圍棋亞奧運
www.9star.com.tw 作者:馬逖 發表時間:2009/10/25 上午 10:31:26   瀏覽人次:4855


2010年的廣州亞運,圍棋列入了正式比賽,設有三面金牌(男子團體、女子團體、混合雙打),由於亞、奧運的成績,政府列為體育「國光獎章」的考核依據,奪牌有獎金鼓勵,不僅選手,教練也有獎勵。

最近台灣圍棋界也為了亞運問題,如何選出最強的代表隊,如何指派優秀的教練,引起了熱烈討論。畢竟圍棋是台灣有望奪牌的項目。

在圍棋界努力思考如何奪牌的同時,幾個重要問題必須釐清:

(1) 圍棋何以設項

在亞運、奧運裡的新設比賽項目,必須在委員會裡提案,經過表決程序,才能通過。

即使立案通過,還不能列為正式項目,必須要先行舉辦表演賽。例如1984年洛杉磯奧運,棒球是表演項目,中華隊贏得銅牌,一樣有頒獎儀式,與正式比賽規格相同,但不列入獎牌排行榜。直至1992年巴塞隆那奧運,中華隊得到銀牌那才是棒球在奧運的第一面正式獎牌。洛杉磯的銅牌,只有參考價值,不列為正式紀錄。

1988年漢城奧運,跆拳道第一次成為比賽項目,陳怡安贏得女子組金牌,那也只是參考,不算正式。即使如此,台灣人還是樂翻了天。奧運的第一塊金牌,2004年雪梨奧運的女子組跆拳比賽,由陳詩欣獲得,頒獎台上,當「山川壯麗」的國旗歌奏起,陳詩欣的淚珠滾滾而下,而這一刻,相信有很多台灣同胞也一樣情不自禁,熱淚盈眶。苦苦等待了超過半個世紀,終於圓了金牌美夢。

而圍棋並未經由上述程序,直接進入亞運,成為正式項目。原來這是東道主的特權,亞運的主辦國家,可以選定自己擅長的項目,作為新增項目,而委員會基本上會予以尊重,禮貌性的通過。

2002年曼谷亞運,泰國新增了「藤球」,相信很多台灣人見都沒見過,遑論參加比賽。這是在東南亞國家流行的運動,可以想像得到,最後由泰國奪冠。

2006年杜哈亞運,「藤球」項目不見了,新增了「國際象棋」(西洋棋),原來是大陸的女子冠軍遠嫁杜哈,主辦國借此多撈一面金牌。

台灣的圍棋界也許過度樂觀,圍棋進入亞運,從此成為有望奪牌的重點輔導項目,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還有人更樂觀的認為。圍棋有機會列為奧運的比賽項目。

其實圍棋在亞運的前途都已經令人憂慮,更別說是奧運了。

2010年廣州亞運,主辦國中國本就是體育強國、金牌大戶,近幾屆的亞運,幾乎囊括了三分之一的金牌。分一點大餅給圍棋,本是無可厚非,畢竟圍棋在中國還是屬於體育項目。2014年釜山亞運,圍棋還有可能被主辦國韓國申請為新增項目,至少韓國人認可圍棋是韓國強項。

再接下來呢?還有哪個國家願意將不屬於自己強項的圍棋申請為新增項目?

由此觀之,圍棋從亞運項目中三振出局,恐怕只是時間問題。作這樣的推論,雖然有點殘忍,卻完全合乎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