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佛乘盃已於二十二日圓滿閉幕,這三天六場的比賽經驗,相信所有的棋界人士都有與以往圍棋賽有不一樣的感受,那就是佛乘世界文教基金會的所有志工對於賽事盡心盡力、合作無間的奉獻精神,提供棋士一個良好的比賽環境,這樣規格的棋賽,將會成為未來台灣各圍棋賽的標竿,也給台灣圍棋界注入一股新的活水。
佛乘世界文教基金會以往大力推廣象棋,自然有豐富的賽事經驗,今年在陳昌言老師的居中奔走下,首辦圍棋比賽,並且是職業與業餘的混合團體賽,盡管所有棋手只有一百二十人,不若其他業餘棋賽動則三四千人,場面那麼浩大,比賽也是一天兩場而已,但為了能使每個參賽棋手平心靜氣下好每一局棋,佛乘基金會的志工在賽前已密集培訓,即以新聞公關組來說就有十多人,這是在其他棋賽未能看見的規模,他們之所以如此重視,完全是為了蒐集整理所有賽事記錄,作為未來檢討改進的依據。
新聞公關組志工平常都是各行各業的朋友,有的是陳昌言老師的學生,但台灣圍棋的生態、或是如何採訪棋手卻較陌生,因此賽前就先從陳昌言老師那邊了解圍棋的相關知識,諸如每位職棋的風格,還有業餘高手男女老少不同的背景。甚至請益於台北市圍棋協會副理事長劉儷琳,希望借助她豐富的大賽經驗,給佛乘盃參考。

佛乘志工訪問陳詩淵。

抓緊機會,訪問台棋得冠的關鍵人林君諺,與領隊張正平check內容。
三天來的觀察,劉儷琳對佛乘基金會的志工做事態度豎起大拇指,認為不僅是新聞公關組、賽事組或是其他部門的志工,分工合作、任事積極,不僅她幫不上忙,這樣的模式更值得棋界未來辦比賽的借鏡。其他包括張遠錫老師、李敬訓老師、馬逖老師,也都讚譽有加,他們認為,這次賽事組工作更為繁重,卻能井井有條,尤其是每次比賽對弈名單二到四棒都有變動,志工每場在巨大的看板上貼上每組對弈人員的名單,即是個浩大的工程,每場結束後成績立即出來,也讓所有參賽棋手看得一目瞭然,每隊領隊也都以此做為下一場棋賽二到四棒變動的參考。

佛乘志工在成績表上貼名字及成績。

台灣棋院六戰全勝得第一名。
中華棋協秘書長秦世敏就說,佛乘世界文教基金會第一次辦佛乘盃圍棋大賽,就有這樣的成就,等於是棋界又多了一支生力軍,有助於台灣整體圍棋發展。當然,所有參賽的一百二十名棋手,也都全力以赴,有些棋手住在中南部,還是每個星期天趕上台北,再到淡水,即使在台北的棋手也要做捷運再轉車上去,或是親自開車,時間至少都要一小時以上,卻沒有人缺席或遲到,顯見他們的重視。最後眾人為了感佩佛乘基金會志工無怨無悔的奉獻,以每隊主將簽名的棋盤致贈,這是難其他棋賽所未有過的,足見佛乘盃的成功。
林至涵在棋盤背面上簽名。
最後一天棋賽,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起連綿細雨,賽場外邊的休息區偶有積水,幸好佛乘基金會的志工隨時清理,加上最後冠軍誰屬之戰,風雲莫測,尤其是台北縣體育會三比二擊敗棋聖棋院,而台棋與綠星之戰也打成二比二,最後一局也是綠星領先時,一度以為台北縣體育會已經冠軍在望,這是跌破眾人眼鏡的成績,休息區幾乎沸騰起來,眾人眼睛都關注在電視轉播上,當最後畫面上顯示台棋的林君諺半目險勝綠星的姚智騰後,歡呼聲或尖叫聲此起彼落,這樣的懸念,也未曾在其他棋賽看過的。

佛起志工清掃積水。

最後成績出來,休息區上人聲鼎沸、鬧熱紛紛。
當然,佛乘盃第一次舉辦,也有些暇疵,諸如棋隊實力差異甚大,或是比賽時間採包乾制,但最大的還是成績計算,除了勝場數外,其次採勝局數,對前面落敗的棋隊有利,對強隊反而不公平。裁判長陳昌言希望各隊都能提供意見,讓佛乘盃辦得越來越好。
海峰棋院院長楊泰雄在頒獎典禮上致詞時,以蘇東坡下棋為例,說明棋理與佛理的互通,難怪通佛理的佛乘基金會志工辦的圍棋賽,受到棋手的好評與肯定。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屆佛乘盃已經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