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140萬美金電腦仍難奈圍棋
作者:李浩然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08/10/13 瀏覽人次:2171
特約記者李浩然報導
很多人認為,源於中國的圍棋是世界上最精湛的智力遊戲。它貌似簡單,但黑白兩子在棋盤上能構成複雜的圖案,幾乎變換無窮。有人說,電腦離征服圍棋至少還需100年。
過去10年中,在臺灣應氏基金會表示為設計出能擊敗圍棋冠軍選手的電腦程式者獎勵140萬美元的激勵下,設計人員不斷推出水準越來越高的會下圍棋的電腦。但迄今為止,那些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電腦程式給人的印象是甚至敵不過剛學一年圍棋的業餘棋手。
而在國際象棋界,“深藍”電腦打敗了超級高手卡斯帕羅夫,在象棋界,2006年在北京曾舉行過“人機大戰”,在配有象棋程式的浪潮公司伺服器面前,許銀川、柳大華、徐天紅等特級大師一籌莫展,竟未嘗勝績。
“深藍”擊敗世界國際象棋冠軍靠的是中級水準的象棋知識和非凡的不知疲倦的高速檢索能力。但是,這種機械方法在變化多端的圍棋面前失去了用武之地。要想下圍棋,電腦就必須能夠辨別微妙而又複雜的棋形,並且能夠利用憑直觀獲得的知識。憑直觀獲得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特徵。一如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長得漂亮僅憑一眼即可看出,但要電腦知道這一點的話,必須將漂亮的各項精確指標輸進去,電腦才能做出判斷。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圍棋愛好者皮特·哈特說:“電腦圍棋程式擊敗人類選手可能至少需要100年時間。如果一位智力正常的人學習下圍棋,用不了幾個月就可以擊敗現在所有的電腦程式。”
在世界冠軍級別的國際象棋比賽中,多損失一兵一卒甚至就決定了最後結果,其判斷準確率可能高達99%。但在下圍棋時,經常會聽到棄子爭先的說法,鹿死誰手還遠未可知。
若是從電腦角度來看,國際象棋與圍棋間的差別似乎就沒有那麼深奧了。下國際象棋時,對局者每次需要考慮的著法平均只有35步。在電腦術語中,一步棋及應對著法統稱為“回合”。速度最快的電腦國際象棋程式能預先分析7至8個回合的著法。
分析7步棋就要甄別超過天文數字般的變化。如果電腦想多分析幾個回合,需要甄別的變化就會呈爆炸性膨脹。多分析一個回合,棋著的變化會急劇增加――國際象棋增加18億個變化,圍棋增加64萬億個變化。對圍棋而言,分析7個回合的著法,電腦需要甄別200的14次方個變化。雖然精簡技術可將變化減少到1000億億個,但運算速度像“深藍”一樣快的電腦(每秒計算2億步)也需要1年半時間才能想好一步圍棋。
更糟的是,電腦在圍棋領域與人較量顯然失去了其固有的優勢。與國際象棋不同,圍棋棋子之間沒有級別之分,棋手憑棋形判斷形勢,而電腦程式演算法卻很難表達棋形。有的棋形最初是厚勢,但也許要不了一會就變成了可以捨棄的孤棋,如何告訴電腦這是厚勢,這是孤棋?
應氏基金會許諾的140萬美元的獎金要到下個世紀兌現了。
|
|
|||||||||||||||||||||||||||||||
更多關於“電腦仍難奈圍棋”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