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圍棋賽制迎來改革 劉昌赫主張讓中日棋手參賽
作者:李浩然 類別:日韓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08/12/8 瀏覽人次:1161
特約記者李浩然報導 一周前,韓國棋院所屬233名職業棋手就著名棋手、韓國棋院常務理事劉昌赫九段發起的“棋戰獎金制和公開賽制”提議進行討論,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討論後,共有162名職業棋手參與了投票,123名贊成,34名反對,5名棄權。贊成劉昌赫提案的高達76%。
劉昌赫提出的獎金制核心是,廢除傳統的對局費制,即過去和現在通行的只要棋手參賽,不管勝負,都有對局費的做法。劉昌赫說,“這在以前職業棋手人數少的時候,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制度。這也是照顧大多數棋手生活的制度,依我看來在棋手數不到50名時,是非常合適的。超過50人以上,制度就不合適了。”
劉昌赫此說的背景是,目前日本現役棋手超過600名,在傳統的對局費制下,新棋戰很難創辦,擴大現有棋戰的規模亦有困難,但從贊助商的立場上說,主辦棋戰要的是宣傳效果。劉昌赫直言不諱,“棋戰預選賽根本沒有宣傳效果,這是白白地扔錢。隨著棋手人數日益增加,對局數和對局費會繼續增加,而棋戰預算額卻已達到極限。”
韓國職業棋手已經超過200人,人數增加了很多,但棋戰預算卻原地踏步,結果只能是,“預選賽對局費現在已到了有傷自尊心的地步。”為此,劉昌赫說,繼續固守對局費制已成圍棋發展障礙,應該實行獎金制。
何為獎金制?就是每項棋戰中,獲得一定名次的棋手才有獎金,其他棋手則沒有。劉昌赫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棋戰本賽64強頒發獎金,64強之後的名次及預選賽沒有獎金。
劉昌赫還主張韓國棋戰實行公開賽制,允許中日棋手以及韓國業餘棋手參賽。劉昌赫提出完全公開和漸進式公開兩種模式。這樣做的最大效應是,日本暫時只會來一些學棋的棋手,但中國棋手估計會來許多,棋戰達到在中國宣傳的效應,贊助商的宣傳效果不再局限于韓國,還達到國外,贊助商因此將會擴大投資。以前不關心圍棋的企業也會把目光投向圍棋,形成熱烈主辦棋戰的氣氛。
獎金制和公開賽制實則一脈相承,不管多少棋手前來參賽,獎金發放只限於本賽64強,這樣參賽的人數多,但預算不用增加,棋戰影響反而擴大。
實行獎金制和公開賽制還有一個效應是,入段大門可以放開。目前中國和韓國每年僅有20個和6個定段名額,堪稱“地獄之門”,不少棋手被關在職業大門之外。之所以要控制定段人數,是因為必須在棋戰中“養活”他們。如果實行獎金制,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實行獎金制的最大障礙來自老齡職業棋手,原因不言自明,從純職業的角度來說,他們既然無法取得成績,那也不應該堅守于棋戰,而應該將主要精力投身於圍棋普及中。這確實有些殘酷,但不這樣,棋界會淪為一潭死水,前景堪憂。
儘管有這樣或那樣的非議,劉昌赫的提議還是得到了絕大多數棋手的認可與回應。這也可以視作是棋手們自救的呼應,韓國棋戰改革已是勢在必行。
不過,負責本次投票的韓國棋士會會長趙大賢九段表示:“儘管目前的狀況比較樂觀,但真正實施起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韓國棋院事務總長韓相烈認為:“這個投票結果只是反映職業棋手對於這項改革的態度,但並不像一些錯誤的報導那樣,韓國棋院會立即著手進行這項改革。韓國棋院要召開職員大會,然後再把結果報告給理事會。”
劉昌赫曾就獎金制改革說過的一番話令人感動,他說,“現在韓中日三國圍棋都正走在衰敗的路上。因此,現在都應該開放市場,打造一個統一的舞臺,把蛋糕做大。為達到這一目的,獎金制應當首先實行起來,然後公開賽制再與之並行。我堅信,為擴大圍棋市場,應該果敢地以獎金制替代現行的越來越難繼續的對局費制,圍棋將會因此得到更大的發展。如何補償受損的一方,使他們的利益受損最小化,需要整個圍棋界的智慧。”
|
|
|||||||||||||||||||||||||||||||
更多關於“韓國圍棋賽制迎來改革”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