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推行選拔制非因成績不佳 此舉將一石三鳥
作者:謝銳 類別:日韓新聞 來源:體壇周報 發表時間:2008/2/15 瀏覽人次:1952
記者謝銳報道 世界大賽參賽資格實行選拔制在韓國醞釀已久,2008年,韓國棋院正式實行世界大賽參賽棋手選拔制,韓國年輕棋手們將因此獲得更多的參賽機會。 准確地說,韓國棋院實行的選拔制並不徹底,並不是所有世界大賽參賽名額均選拔産生,而是僅限于一半。舉例來說,三星杯世界大賽韓國共有8個直接參賽的名額,那麽將有4個名額選拔産生,另四個還是根據韓國棋手等級分排名順序來定。如果參賽名額是奇數的話,比如富士通杯韓國共有5個參賽名額,那麽將拿出半數以下的名額進行選拔。08富士通杯,韓國棋院直接確定三個參賽名額,另拿出兩個名額進行選拔。 韓國女子棋手將單獨公布排名榜,采用同樣的規則來確定參加世界大賽的名額。 參加選拔的棋手人數也做出了規定,那就是選拔名額的四倍。像富士通杯選拔産生兩個參賽人選,韓國棋院遂根據排名(直接參賽的除外,排名順延)確定8個參賽人選,比賽分兩組,每組第一名出線。 目前,韓國棋院已安排了應氏杯、春蘭杯和富士通杯三大世界圍棋錦標賽的選拔,這三項比賽將集中在3月和4月開賽。 韓國棋院此前一直實行指定參賽制,這樣的體制源于日本,卻比日本實行得更為徹底。日本棋院在確定參加富士通杯和豐田杯的比賽人選時,除了棋聖、名人、本因坊三大頭銜獲得者免選之外,其余人選均從選拔中産生。而韓國棋院唯有在農心杯這樣的團體賽中實行選拔,其他世界大賽,參賽者一概是上年度的各大頭銜獲得者,所以這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年到頭都是幾個老面孔參加世界大賽的情況。 若幹年前,中國棋院也是實行參賽名額指定制,但因成績不佳,之後一改再改。韓國棋手世界大賽成績一直高走,指定名額制的隱患尚不突出,這一次,韓國棋院何以要推出選拔制呢? 首先可以肯定,韓國棋院不是因為世界大賽成績不佳才想到選拔制,9屆農心杯,韓國棋手8次奪冠,但一直實行選拔制即為最好的例證。韓國棋院此次改革之舉,除了給年輕棋手創造更多的參加世界大賽機會之外,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素。 韓國過去頭銜戰不比現在少,但頭銜獲得者高度集中,李昌鎬有過13冠的驚人紀錄,曹薰铉亦有過兩次將韓國所有頭銜集于一身的壯舉,然而,李昌鎬漸衰、李世石崛起之後,韓國頭銜擁有者之分散,簡直為從前想都不敢想,李昌鎬、李世石為兩大巨頭,其他如樸永訓、尹峻相、姜東潤、安祚永也加入頭銜擁有者之列,李世石是07年韓國頭銜王,但也不過四冠王(名人、GS加德士杯、麥馨杯、物價情報杯)而已,怎能與當年的曹薰铉、李昌鎬比肩? 如果按照傳統的指定制確定世界大賽參賽人選,那麽韓國棋院將面臨著“指定之再指定”的尴尬,類似三星杯韓國有8個參賽名額還好說,但遇到春蘭杯韓國四個名額這種情況,怎麽辦? 韓國實行等級分制已有兩年,但一直沒有實際意義,中國有根據棋手等級分來確定世界大賽參賽名額的先例,韓國棋院索性“拿來主義”,世界大賽一半名額根據等級分排名確定,確保李世石、李昌鎬等一幹超一流棋手參賽;另一半名額拿出來選拔。此舉一石三鳥,既回避了指定制無法面面俱到的尴尬,又讓等級分排名制派上用場,還能確保李世石、李昌鎬參賽不受影響。 選拔制的實行,將會導致兩大結果,一是韓國年輕棋手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增加不少;二是韓國棋手每年驚人的對局數又將增加,07年韓國棋院有15名棋手對局數超過80局,08年肯定不止15人的對局數過80局了。
|
|
|||||||||||||||||||||||||||||||
更多關於“選拔制”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