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陪父母旅遊盡孝心 稱學圍棋幾歲開始都不晚
作者:張曉露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發表時間:2009/10/31   瀏覽人次:2345


  “今年上海聯賽主場都放到了外地,大半年下來兒子都沒看到幾眼。”

  作為圍棋世界冠軍常昊的母親,快人快語的周樾園女士不加掩飾自己的不滿,而常昊也在完成了大半的年度征程後,及時地盡了一下孝心,利用金立手機圍甲聯賽上海隊把主場賽事移到朱家尖海天臺賓館的契機,把父母親接到舟山,在比賽之餘還專程陪父母遊玩了一天,讓父母開心之余,自己也重拾了不少舊日記憶。

  原來早在2004年4月,常昊就來過朱家尖,而且入住了相同的酒店,“那時正值我人生最大的低谷,完全不知道前途和命運,帶著這樣的心情和張璿一起來到這裏,像度假,又像是回避,每天就在酒店外長長而安靜的海灘上散步,有時和張璿一起走走,有時只是一個人沉思……”在不久後開始的應氏杯上,常昊脫胎換骨,終於圓了世界冠軍之夢。

  那一次是妻子的陪伴,在寂靜和徘徊中度過,如今舊地重遊,算是“還願”,而特意帶上了父母,加之隨同觀戰的上海、舟山棋迷,這一行顯得尤為熱鬧。聯賽只是短短的一天,而且常昊和他率領的中國移動上海隊還遭遇慘敗,但是對於幾經坎坷的常昊來說似乎波瀾不驚。他陪伴父母享受“漁家樂”,上“海天佛國”感受佛教文化和民俗,上朱家尖大青山飽覽壯觀的海景,在海灘邊靜靜地流覽沙雕,品嘗美味而新鮮的沈家門港海鮮……說起來,其實常昊的父母也不寂寞,他們雙雙退休後熱愛旅遊,今年幾乎每個月都要安排遠足,不過那都是和自己的老朋友們一起出行,這次是兒子在百忙中抽空相伴,自然滋味無窮。“想想也真是難得,他一年忙到頭,孫女上學後家裏事情也不少,希望跟我們出來玩玩,也能起到放鬆的作用。”

  常昊對此解釋說:“其實下棋下到現在,很多觀念也在改變,以前比賽就是一切,好像對這些遊覽什麼的都很排斥,現在感覺到,下棋也好旅遊也好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有他們不可替代的價值,未必彼此抵觸和影響,關鍵還是自己的內心平靜。”

“學習圍棋,從幾歲開始都不晚”

  有棋迷稱常昊為“韌聖”,雖然常昊自己不接受這個“雅號”,但從中看出他對棋藝的專注和不放棄顯然是無法抹殺的,而現在的常昊,不僅在棋上繼續著他的專注和追求,對棋盤之外的事務也都會認真地一一去做好——前提是,對圍棋有利。

  雖然兼顧著比賽和陪伴父母的職責,但顛簸了8個小時才來到賽地的他,很快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新聞發佈會和當地賽事組織者的會見活動中,昨天遊覽普陀山和朱家尖之餘,他還和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國家隊教練邵煒剛一起來到當地的東港小學和小學生聯誼,因為這是當地唯一開始圍棋特色班的學校,“圍棋的未來就是和教育結合,如果能在這些孩子們中播撒下圍棋的種子,我們的事業就能生生不息了!”在接受學校小記者採訪時,他特意說道:“學習圍棋,從幾歲開始都不晚,當然要走職業道路會很辛苦,需要從小一點開始學,但是作為一種愛好,和開發智力的遊戲,我認為同學們學圍棋非常好。”王汝南也會心地補充:“學校裏開展圍棋要提倡‘快樂圍棋’。”身為世界冠軍和圍棋協會主席,常昊和王汝南對學生記者的提問回答得也是一絲不苟。

  今天,常昊還將向當地棋迷代表贈送他的自傳《我是常昊》,問他短短三天時間內是否把行程安排得太滿?這位“全勤棋手”笑笑:“當時寫自傳時也有過顧慮,我現在是不是還是將精力集中在下棋上,但是作為一個承受各方關注那麼多年的棋手,參加圍棋宣傳活動,把自己人生中受到的關注和感悟及時記錄下來,也是對社會應有的回報。”這句話,也解開了很多棋迷想要知道的他撰寫自傳之謎。
 

 出自傳使我  越來越有信心

  東體:來舟山之前,你們好像剛剛從雲南回來?

  常昊:是的,因為有一場和雲南隊的圍甲聯賽提前進行了,雲南隊把主場放在了梅裏雪山,那是一個非常壯觀的比賽環境,最近可以說在旅遊方面收穫很多,極大地放鬆了心情。

  東體:剛剛“上山”,現在又“臨海”,對於喜歡旅遊的你來說,更喜歡山還是水?

  常昊:應該講,好的風景我都喜歡,山的幽靜,水邊的自由都是我嚮往的,但如果居家出遊一般選擇海邊,因為適合從老到小各個年齡的家人,讓老人或小孩爬高山可能吃不消。

  東體:舟山這裏最著名的景點普陀山,這次你們也去了,印象中你對寺院文化也很有興趣?有沒有從中產生什麼對下棋有影響的感悟?

  常昊:是的,我去過很多著名的寺院,參觀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圍棋也是一種文化,我覺得其中有一些共通的東西。但我現在還沒太深的感悟,最直接的感悟是——心靜!還有,提倡素食或者短暫的禁食對身心也有好處吧,但我還沒嘗試過。

  東體:說到感悟,想到《我是常昊》這本書中的很多描述,有人認為你寫自傳還是年輕了一點,你自己怎麼看?

  常昊:確實,當出版社找我談的時候我有顧慮,我沒想過現在寫這個,之前出過一本書是以棋賽為主,稍微帶一點自己的人生經歷,但那是別人弄的,我沒有很投入,內容也不是很理想……後來在親友的勸誡下,我也覺得自己顧慮太多了,不要作為一種蓋棺定論,就是一點回憶,避免那些珍貴的記憶消失,同時也是對幫助過鼓勵過自己的人的回憶。

  東體:那你沒有估計創作和比賽的兼顧?出版後的感覺又如何?

  常昊:開始弄的時候,也有朋友幫助,但是第一稿並不理想,後來去年春蘭杯在杭州時一下子來了感覺,想到很多細節充實了,同時比賽成績也不錯,顯然搞自傳並不會影響自己的比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現在來看“成品”,還是很滿意的,基本上體現了我的真實想法,記錄了自己記憶中珍貴的細節,也能給別的棋友一點借鑒吧!






 發表您的評論
 
 評論內容 (現有 0 倏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
本欄目暫時沒有新聞!
 
 
 
 

 更多關於“常昊”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