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弈”始于應氏
作者:謝銳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08/9/22 瀏覽人次:1346
記者謝銳曼谷報導 在曼谷見到應氏集團董事長應明皓和裁判長楊佑家時,不能不讓人感歎歲月的滄桑。20年的光陰在他們臉上都刻下了深刻的烙印。這兩位和應氏杯這項比賽不可分割的20年,也見證了韓國圍棋和中國圍棋崛起的這一段路。
1988年,首屆應氏杯在北京創辦,一生熱心圍棋事業的應昌期老先生將應氏杯冠軍獎金定為40萬美元,直到今天,這仍然是世界圍棋大賽中的一項沒有被超越的紀錄。首屆應氏杯邀請了16人參賽,兩輪比賽過後,聶衛平、藤澤秀行、林海峰、曹薰鉉打進半決賽,作為韓國唯一的參賽代表曹薰鉉,其時尚未引起棋界的足夠注意。
聶曹兩人均以2比0的比分擊敗對手,聚首決賽。1989年4月寧波,決賽前三盤,老聶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連扳兩局,率先獲得賽點。當時無論是氣勢還是實力,老聶都居上風,應昌期甚至高興地說,“這個冠軍本來就是為聶衛平準備的。”
棋界充滿了老聶奪冠的樂觀氣氛,但這也悄然埋下了老聶敗走新加坡的伏筆。沒奪得首屆應氏杯,是老聶及中國圍棋之不幸,但卻是韓國圍棋之大幸,圍棋三足鼎立從此開始。
1992年,第二屆應氏杯,因參賽名額的爭執,中國棋協沒有參賽,韓國“野草”徐奉洙在決賽中戰勝日本老牌超一流棋手大竹英雄,首次奪得世界冠軍。
四年後,第三屆應氏杯在上海開幕,中國棋協與應昌期冰釋前隙。中國軍團空前強大,怎奈劉昌赫和依田紀基這兩位而立之年的棋手勢頭過於強勁,一年內連進應氏杯和三星杯兩項世界大賽決賽,兩人各勝一場,平分秋色,劉昌赫捧走應氏杯。
2000年,24歲的常昊嶄露頭角,連勝江鑄久、武宮正樹、林海峰、王銘琬,獲得決賽權,但在決賽中遭遇天敵李昌鎬,1比3落敗。韓國人連霸三屆應氏杯,“圍棋最強國”已無半點異議。
2004年,連續四年顆粒無收的中國圍棋迎來了第5屆應氏杯,馬曉春、常昊、古力、孔傑、劉星等三代組合出戰。此次比賽,60後棋手漸衰、80後棋手尚嫩得以顯現,主角由70後扮演。進入四強的分別是常昊、崔哲瀚、彭荃、宋泰坤。半決賽三番棋中,常昊在先失一局的情況,第三局弈出石破天驚的妙手一挖,一舉扭轉乾坤。後來常昊本人擺出幾十個變化,都道不盡那一挖的重重玄機。
決賽前兩盤,常昊與崔哲瀚戰成1比1,後三局在北京進行。期間常昊還參加了豐田杯決賽,1比2不敵李世石,最終局他下得很差,招致棋界一致批評。他本人也深陷痛苦與自責中。然而,常昊的韌勁在此得以十二分體現,他摒棄干擾,一心備戰。
2005年3月5日,決戰時刻來臨。比賽地擠得水泄不通,3日常昊中盤勝出,5日常昊以3點之優勝出,3比1奪冠!那一刻,昆侖飯店為之沸騰,對局室儼然要爆炸。應明皓與王汝南、華以剛緊緊握手,之後應明皓拿著常昊簽名的棋譜,飛到臺北父親墓前,家祭無忘告乃翁!
常昊奪得應氏杯,中國圍棋否極泰來,LG杯、三星杯、春蘭杯、富士通杯、豐田杯接踵而至,中國圍棋終於站在與韓國圍棋平等對抗的位置上。儘管常昊、古力、孔傑等強手出局,但劉星既存,則奪冠希望猶在。這屆應氏杯,就看中韓哪一方能重新佔據制高點吧。
|
|
|||||||||||||||||||||||||||||||
更多關於“三國演“弈”應氏 謝銳”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