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棋院施行“獎金升段” 中國段位制度急需改革
作者:謝銳 類別:日韓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09/2/4 瀏覽人次:2684
記者謝銳報導 向來在各項改革中偏於保守的日本棋院在升段制改革上,卻走在了中國和韓國的前面。 2004年,當時在任的日本棋院理事長加藤正夫九段廢除了大手合(升段賽),棋手升段的標準形成多樣化,簡單說有頭銜升段(比如棋聖、名人、本因坊三大頭銜獲得者一概是九段)、勝局數升段(比如八段到九段200勝,七段到八段150勝,初段到二段30勝)、獎金升段(比如每年六段棋手獎金最高者升為七段,五段棋手獎金前兩名升為六段)。 日本棋院網站上剛剛公佈了依據獎金排名最新升段的11名棋手名單,加上勝局數和頭銜獲得情況,08年一大批非九段棋手通過不同的方式升段。 升段賽目前為中國獨有,繼日本廢除升段賽後,韓國也步其後塵,取消升段賽,制定了一整套棋手升段的規定。簡言之,就是將棋手的升段標準與各項頭銜戰掛鈎,不再設立一項專門的比賽用於棋手的升段。 儘管職業段位已遠不如過去那麼有地位甚至神聖,但絕不等於段位可有可無。作為圍棋一大傳統標誌和富有歷史感的稱謂,段位不應該取消。然而,這並不是段位賽存在的理由,在高段棋手越來越冷對段位賽的今天,段位賽即使不取消,也應該實行改革。 一位棋手的段位僅從一項比賽中獲取,這本身就有不合理之處,如果棋手狀態不佳,那麼要升段只能等候一年。而且,因為段位賽沒有對局費,歷年來存有讓棋之嫌的貓膩,尤其是八段升九段這最後一跳上。 段位賽是國家計畫內的比賽,但既然全國圍棋團體賽可以改為圍甲聯賽,段位賽當然也可以改變。目前段位賽存在的最大理由竟是給年輕棋手提供一次十幾盤對局的比賽機會,既如此,何不將段位賽改為新銳賽事,而棋手們的升段一如計算等級分一樣,從各項比賽對局中獲取升段分,達到一定值即可升段呢?
|
|
|||||||||||||||||||||||||||||||
更多關於“日本棋院”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