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杯高手顯神通 三國圍棋各領風騷在競爭中融合
作者: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工人日報 發表時間:2010/4/10 瀏覽人次:1895
4月10日,第23屆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在日本東京揭幕。作為當今世界七大棋戰之一,創辦於1988年的富士通杯因其誕生了職業圍棋史上的首位世界冠軍而聲名顯赫。本屆比賽的24名參賽棋手中,韓國隊佔據8席,中日兩國各有5人和7人,其餘4個名額分屬中華臺北和歐美等地棋手。可以預見,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圍棋高手,又將在本屆比賽中為棋迷們奉獻出一場場精彩比賽,留下一盤盤經典棋局…… 眾所周知,圍棋起源於中國,後來傳入日韓並逐步在東亞三國發揚光大。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棋種,圍棋將智慧、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為一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在此過程中,中日韓三國的圍棋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黑白誰能用入玄,千回生死體方圓”(唐·張橋《詠棋子贈奕僧》),在一次次的勝負轉換中,中日韓的三國“演弈”其實早已突破了競技比賽的意義。正如圍棋大師吳清源所說:“誰得冠軍其實並不重要。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出現更多富有民族文化氣質的棋手,而圍棋也能愈加豐滿地表現出富有東亞哲學氣息的美。” 溯源——本是同根生 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 隨著圍棋傳入日本和朝鮮半島,並被日本定為“國技”,圍棋在東亞文化圈中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中日韓三國棋手在圍棋界的激烈競爭,這項古老的運動煥發出勃勃生機。 雖然是同根同源,但圍棋在中日韓三國卻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軌跡。總體而言,日本圍棋注重繼承傳統,更有古代圍棋風骨,即使輸棋也要保持優美的棋形;韓國圍棋的發展則離不開如今被視為韓國圍棋“開山鼻祖”的趙南哲。上世紀40年代,趙南哲在日本學習之後隻身回到韓國推廣圍棋,不但培養出曹薰鉉、徐奉洙等超一流棋手,而且形成了不講定式,不論棋形,以贏棋為目的韓式棋風;而作為圍棋源起的中國圍棋,則介乎於這兩者之間,既有雄渾厚重的傳統,也有飄逸飛揚的新風……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在分析中日韓三國棋風時說:“韓國圍棋把民族的倔強體現在棋風上,一直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日本是三國中最早形成自己棋風的國度,他們重理論,有條理、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弘揚圍棋文化上保持得很好;中國現代棋風則是在和日韓抗爭的這三十年形成的。” 以本屆富士通杯的中日韓三國參賽棋手為例,日本棋手陣中不乏張栩、羽根直樹等“力戰”型棋手,也選入了石田芳夫和阪井秀至這樣的傳統圍棋代表,近乎“固執”地維護著傳統圍棋的“尊嚴”;8名韓國棋手則是清一色的“狠角色”,李昌鎬、李世石、崔哲瀚、樸廷桓等人,都是力戰求勝甚至有些“蠻不講理”的典型;而中國隊的5人中,既有常昊這樣的“優雅”派代表,也有古力和朴文垚這樣的“力戰”高手。棋如其人,中日韓三國的參賽陣容,將三國圍棋的特點顯露無遺。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