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棋手漸成弱勢群體 80後壟斷絕大部分世界冠軍
作者: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體壇週報 發表時間:2010/5/5 瀏覽人次:1442
最新一屆世界大賽八強年齡分佈 比賽 10歲-20歲 20歲-25歲 25歲-29歲 30歲以上 春蘭杯 0 2 5 1 富士通杯 0 3 5 0 LG杯 0 3 4 1 三星保險杯 2 2 3 1 BC信用卡杯 1 1 4 2 記者謝銳報道 棋界高手們的競技黃金年齡究竟多大?當年獨步日本棋壇的“剃刀”阪田榮男九段給出的答案是40歲,這個年齡,棋手在技術上爐火純青,心智也已完全成熟,體力上也不輸於二三十歲的後輩棋手,正是發力取得佳績的時候了。1964年,阪田榮男全年取得了30勝2負的戰績,七項棋戰冠軍他獨攬六項。 到了日本六大“超一流”一統天下之時,趙治勳27歲時獲得了棋聖、名人、本因坊“大三冠”,1987年31歲時實現七大頭銜大滿貫,1996年40歲時第二次贏得“大三冠”。小林光一1986年-1993年棋聖8連霸、1988年-1994年名人7連霸時,年齡從32歲到42歲。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大竹英雄、小林光一獲得富士通杯冠軍時分別為37歲、48歲、35歲、50歲、45歲,“六超”的職業黃金年齡從20多歲起步,一直持續到50歲。 “六超”強勢的年代,日本圍棋一枝獨秀,這也是他們競技黃金期漫長的最大原因。之後還有一位超一流棋手和他們的競技壽命有得一比,一直到50歲時還在富士通杯、三星杯賽中奪冠,他便是曹薰鉉,但這畢竟是個例了。曹薰鉉本身是大天才棋手,多年了與弟子李昌鎬進行硬碰硬的對抗,競技黃金期得以延長。 開闢一個時代的李昌鎬儼然就是一個棋界紀錄創造者,16歲開始獲得世界冠軍,一直到30歲時共贏得17項世界冠軍。但05年後,年過30歲的李昌鎬先後共8次打入世界大賽決賽,卻無一斬獲。李昌鎬的競技黃金期仍在繼續中,但巔峰期顯然已過,曾經獨步天下的他陷入一冠難求的尷尬處境中。 在流水線一般的棋手培養機制下,棋手的成長期大大地縮短,低段棋手甚至剛剛邁入職業門檻的初段棋手屢屢打敗職業高手,甚至有“最強初段”韓尚勳打進LG杯世界大賽決賽的極端一幕。陳耀燁、周睿羊、樸廷桓們還在十幾歲時就已是當仁不讓的一流高手,年過30歲的棋手已有勉力支撐之感,40歲後的棋手就更難立足了。 還是以數據來說話。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這五年間,七大世界圍棋錦標賽共產生21個冠軍,古力6個,李世石5個,常昊和孔傑各2個,羅洗河、崔哲瀚、樸永訓、薑東潤、樸正祥、周俊勳各1個,80後棋手共獲18個冠軍,70後棋手僅獲3個冠軍。就是再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當今棋界已是80後當道的時代。 以最近的各項世界大賽八強名單分佈來看,20歲-29歲的棋手佔據絕對優勢,30歲以上的棋手只有李昌鎬、常昊等極少數棋手在支撐,40歲以上的已不見蹤跡。30歲以上的棋手在2010春蘭杯、2010富士通杯、2009LG杯、2009三星保險杯、2010年BC卡杯八強中分別僅占1、0、1、1、2個名額,這些頑強的老資格棋手分別是趙治勳、李昌鎬(兩次)、常昊、安祚永。 五項世界大賽,40個八強名額,20歲以下的3個,20歲-30歲的32個,30歲以上的5個。80後棋手搶佔了八強80%的席位,以李昌鎬、常昊為代表的強勁70後已經淪為點綴。 70後棋手衰敗的速度驚人,以近五屆富士通杯賽為例,40個八強名額中,30歲以上的棋手佔據11個名額,除去60後棋手依田紀基2次名額,70後棋手僅佔據9個名額,其中李昌鎬4次,常昊2次,周鶴洋、山下敬吾、結城聰各1次,人數之少,名額之少,令人大感意外。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