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例在中國棋院弔唁 黨委書記楊俊安透露陳老臨走遺言
作者: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東方早報 發表時間:2012/11/7 瀏覽人次:1227
“人死了,不想麻煩組織,也不要再麻煩活著的人。不開追悼會,也不要搞遺體告別儀式,我的骨灰撒到黃浦江就踏實了。” 昨日弔唁現場,中國棋院黨委書記楊俊安透露陳老臨走遺言 前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因胰腺癌醫治無效於11月1日逝世。根據陳老的遺願,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昨天中國體育界和圍棋界為了紀念這位圍棋泰斗,也歷史性地在中國棋院為其舉行了集體弔唁活動。白花、黑紗,讓這個陳老工作了20餘年的地方徹底變成了“黑白世界”,而棋界、體育界及陳祖德生前好友近千人在這裡寄託哀思,表達對其深切的懷念。 破例在中國棋院弔唁 68歲的陳祖德棋如人生,一生追求棋品、人品合一的他直到臨終前也不忘簡簡單單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弔唁現場,中國棋院黨委書記楊俊安說,陳老臨走前,只是簡單交代了幾句,“人死了,不想麻煩組織,也不要再麻煩活著的人。不開追悼會,也不要搞遺體告別儀式,我的骨灰撒到黃浦江就踏實了。” 為了尊重這位圍棋泰斗,體育界、圍棋界也破例在中國棋院裡為陳祖德舉行弔唁活動。“儘管老人不希望影響太多人,但我們和他家人商量後,在棋院舉行弔唁,7日在八寶山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送老人最後一程。”中國棋院院長劉思明認為,沒有什麼地方比棋院更適合作為大家和陳老告別的地方。 弔唁現場四周被花圈挽聯環繞,陳祖德的親屬站在他的遺像旁邊,與前來弔唁者一一致意。哀樂響徹大廳,地板上貼著黑色的數字1至19,人們自發地對應數字而站,每排19人上前鞠躬。眾所周知,圍棋棋盤上每行19格,人們以這種方式送別棋界泰斗。 對圍棋孜孜以求,對人謙遜溫和,陳祖德的君子之風感染了太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對於自己最後的歸宿,陳老一早就和家人決定魂歸故鄉,而選擇將自己的骨灰撒到黃浦江也是陳老心中最合適的方式。“這也是他落葉歸根的最好方式,他可以安詳地走完最後一站,永遠地融入自己無法割捨的故鄉。”陳老的家人解釋道。 棋聖聶衛平特意從貴州趕回,“陳老去世我們當然很難過、悲痛。我覺得陳老回首再看,他不會後悔,他為中國的圍棋事業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陳祖德在他眼中也是君子典範,“在我學棋的時候,他已經是國家隊的主力,那個時候他可以說是我的老師,後來是因為我們倆成為對手,競爭對手,用一句話說是亦師亦友。”後輩常昊和古力也對陳祖德無比懷念,“感謝陳老一生對圍棋所作的傑出貢獻,我們後輩會一直努力,將圍棋發揚光大。” 大氣的棋風,溫文爾雅的品行也令陳祖德贏得了世界棋壇的尊重。韓國世界冠軍李世石和韓國圍棋領軍人物李昌鎬也轉達了自己對陳老的哀悼:“他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前輩。陳院長在中國圍棋界居功至偉!他在人格方面同樣優秀。” “中國流”可申遺 沒有人會否認陳祖德是中國棋界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幟。他開創的“中國流”佈局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在當時認為我們的佈局理論跟日本有差距的情況下,我們用這種佈局簡化了很多的變化,規避了我們的弱點,發揚我們的長處儘早進入戰鬥。在內部訓練的時候達成了共識,在佈局理論差的情況下用中國流。”中國圍棋協會主席、陳祖德的好友王汝南在弔唁活動後談起了陳老的“中國流”,上海棋院副院長劉世振也認為“中國流”已經堪比申請自然遺產的藝術,“這個佈局沒有任何一個佈局可以和它相媲美,在經歷了大半個世紀,到現在為止,還有那麼多棋手所喜愛。我覺得中國流佈局是絕無僅有的,任何佈局都代替不了,完全可以去申遺。” 除了圍棋的技藝,陳老留下了更多的精神財富。他永遠都是謙謙君子,哪怕是生命的最後時光。“在最後的時候,他躺著不能動,護士幫他把鼻子上的管子稍微動了一下,他就滿頭大汗。那肯定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但是他還是非常有禮貌地跟護士說“謝謝”,這是難以想像的精神和風度。”劉世振深深地被打動。 寫完陳老未完成的書 為讓更多的圍棋藝術和理論為人所認識,陳祖德直到臨終還在修書整理圍棋古譜。“陳老的幾本書是中國的古譜,限於當時的水準講解和注釋都很簡單,祖德想到現在的圍棋發展需要就把它重新整理,先後也有些人在搞古譜的整理,但是像祖德這樣的對古譜整個進行規劃整理的比較少。”在王汝南看來,拋下功名利祿潛心修書的陳老已經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 “寫書和家人是陳老的牽掛,他在最後時期非常難受,憑著信念才堅持下來。”陳祖德的弟子劉小光回憶說,陳老在病榻上還在編寫《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並將最後一冊棋譜命名為“盛世國手多”。他表示自己將繼承陳老的遺志將陳老剩餘的工作做好,“陳老編寫古棋譜是為了把中國圍棋的古代思想和精髓傳給後人。” 王汝南也希望所有棋界人士都能繼承陳老留下的財富,“在棋界有競爭有分歧的時候,能夠站在發展事業的格局情況下去化解,祖德能以大局為重,任何問題都能在發展圍棋事業的大局下面化解,這是祖德給我們留下的財富,我希望我們的後輩也都能夠如此。”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