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德與時間賽跑病榻上不忘研究棋局 臨終掛念的還是棋譜
作者:王洋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北京日報 發表時間:2012/11/9 瀏覽人次:1113
68歲的中國圍棋元老陳祖德於11月1日晚落下了人生這盤棋局的最後一枚棋子。 4天后,上千名圍棋愛好者聞訊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了中國棋院為他舉辦的追思會。 昨天,中國棋院在北京協和醫院為陳祖德舉行了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隨後,陳老的家人前往八寶山殯儀館,護送他走完最後一程。之後將遵照其遺願將骨灰撒入他故鄉的母親河—上海黃浦江。 為棋譜與時間賽跑 昨天一早,這場以家人為主的告別儀式在協和醫院開始。陳祖德的遺孀夏彩娟將一副圍棋和幾本棋譜放在愛人的枕邊,她知道老伴生前最“好面子”、講究儀錶,便順手將架歪了的眼鏡扶正。 陳祖德枕邊的棋譜是他在彌留之際正在研究的古代經典棋局,陷入昏迷前,他還跟身邊人念叨著:“白20手有問題”。為了丈夫的臨終掛念,夏彩娟將這些陳老生前潛心研究的棋譜從家中帶來,因為大家都清楚“沒了圍棋他受不了”。 9時許,陳祖德的靈車駛入八寶山殯儀館。他的3個兒子輪流抱著父親的遺像,照片裡的陳老身著西裝,面容和藹慈祥,像是正在講解棋局。隨後,4名禮賓人員將陳祖德的棺槨抬進火化處,他的人生棋局就此收官落子。 “陳老生前最牽掛的就是一對兒未成年的雙胞胎兒子和那套古譜精解書籍了,他本來是個對生死看得很開的人,但患病後忍受各種痛苦堅持治療,其實是為了跟時間賽跑,想搶在去世前將那套書完成。”陪伴陳老左右、直到他離世的弟子劉小光說道。 為了整理出14冊的《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陳老與癌病抗爭至今。10月31日,陳老在逝世前一天對劉小光說“白20手有問題”正是指這套古譜的第14冊的第10局棋,也是這部巨著的最後一盤棋。 病榻上不忘研究棋局 其實,編纂中國古代圍棋譜是陳祖德多年前就想完成的心願。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祖德曾被查出患有胃癌,治療期間,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得知陳祖德病重,便邀請他去香港養病。陳祖德亦對金庸仰慕已久,便欣然前往。在香港暫住期間,陳祖德看完了金庸所著的14部武俠小說,兩人也互相切磋棋藝。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段堪稱經典的關於珍瓏棋局的描寫,陳祖德不僅大贊其想像力,甚至還親自擺過,但後來發現,在現實對局中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不過,這卻增強了他對古代棋譜的研究興趣。 2009年,他在圍棋頻道講解古代國手對局後,越發感到有必要將這些古譜系統地整理出版。他在這套叢書的前言中寫道:“我決心挑起這副重擔,這副擔子可能要壓我多年,但這是我的責任,是我的使命。” 自2010年起,陳老全身心投入到這套名為《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的著作中。原計劃成書16冊,但天公不相助,2011年初陳老查出罹患胰腺癌,考慮到他的身體和健康狀況,最終決定出版14冊。即使在醫院病榻前,他的床頭也放著一副磁性棋盤、棋子,一有精力便在床上進行推演。 今年3月,陳老胰腺癌復發,他便加快了整理和編纂古譜的速度,同時也讓出版社加快工作進度。當時醫院不讓他多說話,不要多動腦,要多靜養,但他完全違背醫囑,“我不幹不行,因為我的時間不多了。” 11月1日,陳老帶著未了的心願離開人世。古譜精解已出版9冊,第10冊、第11冊已開印,第12冊在排版,第13冊、第14冊陳老也已講解完畢,僅剩校對工作。陳老臨終前分別為第13冊、第14冊起名為《最後兩高手》、《盛世國手多》,並把兩本書稿的核校工作委託劉小光代為完成。 自創“中國流”為後世所用 除了編纂中國古代圍棋譜,陳祖德對中國圍棋和世界圍棋最大的貢獻當屬自創“中國流”佈局。 自7歲師從圍棋名師顧水如開始,陳祖德就將一生付諸於圍棋事業。為趕超日本,陳祖德潛心研究了後來被稱為“中國流”的圍棋新佈局,並實戰運用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由此成為中國棋手的秘密武器。 1965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首場比賽中,陳祖德率中方5位棋手統一使出頭3手為星、小目的佈局,這一新佈局立即在日本引起轟動。由於是中國棋手集體採用的佈局模式,日本報刊就稱它為“中國流”佈局,並沿用至今。 “中國流”佈局的基本思路是:以星、小目的配合為基礎,迅速向邊上擴展地盤,在圍空速度上壓倒對手。當對方不得不進入本陣時,則通過攻擊來取得主動。這種極具古代棋局扭殺特色的“中國流”佈局,使我國棋手獨特的靈活轉戰理論從此名揚天下。直到今天,“中國流”佈局仍是眾多棋手喜愛的佈局利器。 "中國流"是由祖德開創並發揚的,他用"中國流"打敗了當時神話般的日本棋手”,陳祖德的師弟、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說。而就在昨天舉行的第17屆世界棋王賽半決賽上,中國棋手時越還祭出“中國流”佈局,告慰陳老的在天之靈,並戰勝了韓國選手闖入決賽。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