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魔下了32年的大棋 中國圍棋的崛起是從陳祖德開始
作者:邱偉、田偉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發表時間:2012/11/12 瀏覽人次:1278
人生棋局 陳祖德與病魔下了一局32年的大棋 早在2009年,陳祖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自己一生獻給圍棋無怨無悔,“自7歲和爸爸學棋到現在,我樂此不疲,圍棋是這世界上最有趣的遊戲。”他的傳奇經歷就是從他7歲那年開始的。 1944年2月19日,陳祖德出生於上海。7歲開始,跟著爸爸學習圍棋,一開始對手是大他一歲的姐姐,但只喜歡洋娃娃不喜歡圍棋的姐姐,很快就不是他的對手了,讓子棋已經讓到25子(讓子棋最大數字)。然後父親成為了他的下一個對手,大人坐在沙發上,小孩坐小帆布凳。爺倆約定:等兒子贏了父親,就交換座位。 兩個月後,父子倆交換了座位。 陳祖德學棋刻苦是出了名的。在小學時不論是寒假、暑假,陳祖德都跟人下棋,但當時他從未想過下棋也能成為一種職業。直至念初中時,功課開始多了,陳祖德不得不跟圍棋分手了。 轉眼陳祖德到了該上中學的年齡,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在考中學時,陳祖德面臨著三種選擇:上美術學校學畫;邊上學邊學棋;專心讀書。 很多人都不知道,當時的陳祖德,除了下棋之外還有個愛好——畫畫。陳祖德曾經告訴記者,“我姐姐至今還給我保留著幾張我十多歲時畫的畫,她經常和我說‘我不搞繪畫是一種錯誤。’”陳祖德的姐姐叫陳祖芬,是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曾連續5次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及其他文學獎幾十次,已出版個人作品集二十多種。 除了上美術學校,陳祖德另一條路是邊念書邊學棋。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李濟深先生知道有陳祖德這樣一個圍棋天才少年,對他很關心。李濟深曾經托人給陳祖德家人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說北京有個棋藝研究社,讓陳祖德去那學棋,在附近找個中學念書,既可念書,又便於學棋。但考慮到遠離父母,因此被陳家婉言謝絕了。於是,陳祖德來到上海位育中學(後改為51中學)專心讀書。1958年他所在的班級搬進工廠半工半讀,逐漸適應了造船廠生活的陳祖德,有了“當一名油漆工”的志願。 然而,命運有時就像一個愛開玩笑的老人,當陳祖德渴望下棋時,客觀條件不允許;當他決心捨棄下棋時,卻陰錯陽差地邁入棋壇。就在1958年底,學校接到上海市體委的通知,要陳祖德去市體育宮參加圍棋集訓。此時的他已經愛上了油漆工這個工作,捨不得離開那些熟悉了的工具。體委又催了一次,校方也找他談話,陳祖德仍然下不了決心。最後還是他圍棋愛好者的父親親自來到工廠,把被子一卷,把所有的雜物往網兜裡一扔,拉著陳祖德走了。 陳祖德一邊走,一邊往後看……1959年1月的一個傍晚,陳祖德懷著複雜的心情邁進上海市體育宮的大門。 陳老說過 不排斥安樂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圍棋的崛起,是從陳祖德開始。 陳老逝世後,網上曾有棋迷評價說:“從陳祖德到聶衛平、馬曉春,再到常昊、古力,幾乎就是這五位大國手的接力,把中國圍棋一步步帶到日本圍棋的前邊。今陳老逝去,令人感懷。” 劉小光是陳祖德的徒弟,也是其業內最好的朋友,在陳祖德生命最後的日子,他一直陪伴著陳祖德。他向本報記者詳細回憶起陳老去世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事情。 陳老去世的前一天晚上,神志清醒,還突然跟妻子說“白子第20手有問題!”妻子趕緊拿出他編纂的古譜書稿,一張張拿到他眼前問他說的是哪一張棋譜……這一幕不禁讓人為之感動。 陳老在臨別之際,囑託劉小光九段幫他完成《中國古譜大系》,這是他一生所愛、最後的牽掛。劉小光身材魁梧,在業內有“棋盤大力士”的稱號,但就是這位元硬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聲音低沉,幾度停下來不語,眼眶中含著淚水…… “我陪陳老散步的時候,他說過安樂死,他不排斥安樂死。有一次他說,到了最後就了結了自己……”劉小光說,“陳老是有信仰的人,他比常人堅強。我覺得可能是這套書讓他改變了主意,沒有了安樂死之類的想法,為的是能搶時間完成書稿。” 《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全套14冊,全書1120萬字,圖譜11000多張,是凝結陳祖德畢生心血的巨著。在他與絕症抗爭的日子裡,《黃龍周虎》、《血淚篇》等12冊已出版,在生命的最後時光,陳祖德一直堅持做最後兩冊的棋局演變,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完成全系書籍面世的願望。“在陳老離開前的最後一天,他告訴我,‘我來不及了,你幫我把它完成吧。’當時陳老虛弱得連音調都變了,不像正常人的發聲。”劉小光回憶說。雖然沒能親眼看著書籍面世,但陳老彌留之際給最後一冊書想好了名字,名叫《盛世國手多》。劉小光最後向記者說:“這是陳老的遺願,我會盡力做好,否則對不住陳老。”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