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德始終是人生對弈中的勝者 師哥吳清源對他格外關心
作者: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北京晚報 發表時間:2012/11/13   瀏覽人次:2487


他是中國棋院首任院長,他首創了“中國流”圍棋佈局,在紋枰論道的世界裡,他是打敗日本九段的中國第一人;在人生的棋局中,他也是不斷與癌症病魔鬥爭的英雄。北京時間11月1日晚8時45分,中國圍棋泰斗陳祖德九段因胰腺癌不幸辭世,享年68歲。儘管他並未能像自己當年的自傳《超越自我》一樣,又一次超越生命的挑戰,但對於一位讀書、做人、下棋三位一體的大師而言,他始終是人生對弈中的勝者,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曾立志“當一名油漆工”

早在2009年,陳祖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自己一生獻給圍棋無怨無悔,“自7歲和爸爸學棋到現在,我樂此不疲,圍棋是這世界上最有趣的遊戲。”他的傳奇經歷就是從他7歲那年開始的。

1944年2月19日,陳祖德出生於上海。7歲開始,跟著爸爸學習圍棋,一開始對手是大他一歲的姐姐,但只喜歡洋娃娃不喜歡圍棋的姐姐,很快就不是他的對手了,讓子棋已經讓到25子(讓子棋最大數字)。然後父親成為了他的下一個對手,大人坐在沙發上,小孩坐小帆布凳。爺倆約定:等兒子贏了父親,就交換座位。

兩個月後,父子倆交換了座位。

陳祖德學棋刻苦是出了名的。在小學時不論是寒假、暑假,陳祖德都跟人下棋,但當時他從未想過下棋也能成為一種職業。直至念初中時,功課開始多了,陳祖德不得不跟圍棋分手了。

轉眼陳祖德到了該上中學的年齡,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在考中學時,陳祖德面臨著三種選擇:上美術學校學畫;邊上學邊學棋;專心讀書。

很多人都不知道,當時的陳祖德,除了下棋之外還有個愛好畫畫。陳祖德曾經告訴記者,“我姐姐至今還給我保留著幾張我十多歲時畫的畫,她經常和我說‘我不搞繪畫是一種錯誤。"陳祖德的姐姐叫陳祖芬,是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曾連續5次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及其他文學獎幾十次,已出版個人作品集二十多種。

除了上美術學校,陳祖德另一條路是邊念書邊學棋。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李濟深先生知道有陳祖德這樣一個圍棋天才少年,對他很關心。李濟深曾經托人給陳祖德家人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說北京有個棋藝研究社,讓陳祖德去那學棋,在附近找個中學念書,既可念書,又便於學棋。但考慮到遠離父母,因此被陳家婉言謝絕了。於是,陳祖德來到上海位育中學(後改為51中學)專心讀書。1958年他所在的班級搬進工廠半工半讀,逐漸適應了造船廠生活的陳祖德,有了“當一名油漆工”的志願。

然而,命運有時就像一個愛開玩笑的老人,當陳祖德渴望下棋時,客觀條件不允許;當他決心捨棄下棋時,卻陰錯陽差地邁入棋壇。就在1958年底,學校接到上海市體委的通知,要陳祖德去市體育宮參加圍棋集訓。此時的他已經愛上了油漆工這個工作,捨不得離開那些熟悉了的工具。體委又催了一次,校方也找他談話,陳祖德仍然下不了決心。最後還是他圍棋愛好者的父親親自來到工廠,把被子一卷,把所有的雜物往網兜裡一扔,拉著陳祖德走了。

陳祖德一邊走,一邊往後看……1959年1月的一個傍晚,陳祖德懷著複雜的心情邁進上海市體育宮的大門。

師哥吳清源對他格外關心

很多人都知道陳祖德的老師是顧水如先生,但這其中學棋拜師的種種細節並不為外人所知。

陳祖德的圍棋啟蒙老師是自己的父親,爺倆下棋久了,慢慢的,父親感到自己的棋力顯然已經敵不過兒子了,於是,父親開始給陳祖德找老師。陳祖德的父親當時是一所中學的校長,學校中有一個教員叫周己任,水準比陳父高出一截,於是周老師就成為陳祖德的第二任老師。

周己任經常在社會上找人對弈,棋界給了他一個外號叫“周文王”。周老師跟陳祖德下了一盤棋就不再下了,他具有識人才的慧眼,感到應該請個名師來指教。通過周老師的介紹,陳祖德在上海襄陽公園認識了顧水如先生。

民國到共和國初期,中國棋界有“南劉北顧”之稱。“北顧”指的就是顧水如,他30歲之前在北京,那時已是國內最高水準的棋手。劉棣懷坐鎮江南,這兩位在那個時代棋藝最精、名望最高,一南一北,分庭抗禮,各據半壁江山,於是被人稱為“南劉北顧”。後來顧先生來到上海,安徽的過惕生卻來到北京,代替了顧先生的位置,於是就成為“南劉北過”。“北顧”成了陳祖德的老師,“北過”後來成了聶衛平的老師。

顧先生青年時期曾留學日本,他的棋風是典型的日本現代風格,在當時中國的圍棋界鶴立雞群,很是突出。顧水如有一個很大優點就是熱心培養下一代,對會下圍棋的小孩都很喜歡,都願意教上幾招,但真正被他收作學生的只有兩人,第一個是吳清源,第二個就是陳祖德。

1914年出生的吳清源大陳祖德30歲,14歲時東渡日本,以驚人的戰績稱霸日本棋壇20餘年,被稱為“棋聖”。吳清源在其自傳《中的精神》一書中披露,在陳毅的親自過問下,吳清源兩次牽線搭橋,在日本找好了住處,準備讓陳祖德赴日學棋,吳清源甚至準備親自教棋。然而由於當時國內忙於種種政治運動,兩次均未成行。如果當時陳祖德能赴日學棋,以他的棋才,當有更大造詣。

首位擊敗日本九段的中國人

時間到了上世紀中葉,當時日本圍棋水準很高,中國棋手一直處於下風。此時的陳祖德早已立下了打敗日本高手的志向,但中間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1961年,17歲的陳祖德就進入了全國圍棋集訓隊。當時,中日圍棋交流剛剛開始,相比日本豪華的棋手陣容,中國圍棋界顯得格外弱小。其實,陳祖德早在16歲時就第一次與日本選手對弈,不過當時遭遇到了慘敗,此後幾年裡也始終無法取勝。直到1963年,陳祖德才扭轉了局勢。

在當年的中日圍棋對抗賽中,陳祖德先是贏了日本隊中的業餘棋手田岡敬一,而後對陣日本頭號主力杉內九段時,陳祖德已經信心大增。1963年9月 27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場被陳祖德譽為自己“一生中最艱苦的一局比賽”開始了,在北海公園悅心殿進行的中日對弈中,19歲的陳祖德被委以重任坐上一台迎戰日方頭號棋手杉內九段。

杉內九段顯然沒有把面前這個“文弱書生”放在眼裡,中日對抗以來一向勢如破竹的杉內第一次驚訝自己沒有在中盤建立起優勢,而中盤戰鬥是陳祖德的強項。杉內屢屢避開陳祖德的進攻,雙方精力耗盡、時間耗盡,雙雙進入殘酷的讀秒。

這盤棋下得極其艱苦,“杉內巧妙地進行迂回戰,猶如善於輕功的俠士一樣,聲東擊西,來去無蹤。我一度有勁使不上,這是最可怕的。”陳祖德在苦思良久後決定使用“棄子”戰術,最終在十小時的對弈後,杉內硬生生地吐出三個字,“我認輸。”

陳祖德為中國圍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改寫了中國人對日本九段不勝的歷史,吹響了全面超越日本圍棋的號角。這場勝利奠定了陳祖德國內圍棋第一人的地位,以他為起點,中國頂尖棋手開始迅速成長起來,先後湧現出聶衛平、馬曉春等代表人物,而中國圍棋也真正開始邁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1994年,陳祖德的著作《超越自我》獲茅盾文學獎,這本激勵了一代中國人的名作是如何誕生的?在陳祖德與病魔鬥爭32年中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呢?我們下一個篇章繼續為您講述。






 發表您的評論
 
 評論內容 (現有 0 倏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
本欄目暫時沒有新聞!
 
 
 
 

 更多關於“”的新聞

 相關鏈接
   
王磊:宋容慧芮乃偉是最大功臣 藤澤裡菜會很強大  ( 2015/5/11 )
女團黑嘉嘉帶病上陣 於之瑩輸棋獨坐路旁調整心情  ( 2015/5/11 )
時越:韓國先出二冠有原因 金志錫:想跟時越下盤  ( 2015/3/3 )
農心杯或去內陸舉辦 山城宏:井山四連勝10%可能  ( 2015/3/3 )
韓國主將背水一戰 金寅鼓勵金志錫帥氣戰鬥吧  ( 2015/3/3 )
吳清源若到現在仍是頂尖 心裡的真正祖國是圍棋  ( 2015/2/13 )
央視要下“一盤很大的棋” 隊際賽棋道中人紛紛點贊  ( 2015/2/13 )
於之瑩的2014關鍵字是幸運 最自豪新人王賽奪冠  ( 2015/2/9 )
尚游杯深圳圍棋名人邀請賽首日 張偉金進勝者組決賽  ( 2015/2/9 )
建橋杯新人王賽揭幕 楊俊安回顧於之瑩奪冠奇跡  ( 201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