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事》專訪歐洲圍棋六人組 期待真正“職業”棋手
作者:思瓊 容逸 類別:大陸新聞 來源:新浪體育 發表時間:2014/12/31 瀏覽人次:4197
歐洲棋手在秦嶺杯上領獎(資料圖) 新浪體育訊 【棋事專訪】歐洲圍棋六人組 引語:這六人是歐洲圍棋排名前三十的棋手。目前,他們在北京進行著嚴格的道場式訓練。他們志趣相投,卻收穫了不一樣的紋秤之喜。他們是歐洲圍棋的一個代表。而無論是對歐洲,還是對東方而言,圍棋的發展都不應止步於地域的阻隔。 記者採訪前準備手記: 帕沃爾·里茲:18歲,來自斯洛伐克。今年的歐洲本土圍棋定段賽上誕生的第一位職業棋手,並獲得在西安舉行的絲綢之路邀請賽的冠軍。歐洲職業初段棋手。 阿裡·賈巴林:20歲,出生於以色列。在歐洲圍棋定段賽上五勝一負,成為歐洲第二位職業初段棋手。絲綢之路邀請賽亞軍。 安德魯·克拉維茨:23歲,來自烏克蘭。12歲獲得布拉格同齡組冠軍。2008年參加過北京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2012年烏克蘭國內冠軍。2014年秦嶺杯絲綢之路邀請賽第四名。在歐洲排名第17位。 盧卡斯·帕德佩拉:19歲,出生於捷克。獲得2012、2013和2014年三屆歐洲青年錦標賽冠軍。歐洲本土排名第13位。 楊·希瑪拉:29歲,來自捷克。2012年獲得歐洲圍棋冠軍。曾為軟體工程師,歐洲啟動圍棋職業計畫後,現辭職在北京訓練。目前歐洲排名第34位。 杜桑·米提克:24歲,出生於塞爾維亞。素有歐洲圍棋第一帥哥的美名。歐洲圍棋有名的米提克兄弟之一,杜桑為哥哥,塞爾維亞的領軍人物。歐洲本土排名第26位。 梁志傑:北京宗弈遠承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 前一階段,歐洲圍棋聯盟向中國派來了6名“圍棋留學生”。他們在北京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並參加了幾場中國棋圈的圍棋比賽。居然收穫頗豐。看來,圍棋的魅力非比尋常。我們也需要更廣闊的國際視域來重新評判這個東方的神器。或許,它本來就該屬於全世界。 歐洲各國的圍棋現狀 棋事:能談談你們國家的圍棋現狀嗎? 盧卡斯:在捷克,現在大概有250位比較活躍的棋手。頂尖的有四位6段棋手,我跟楊·希瑪拉是其中的兩人。捷克現在也算歐洲的一個圍棋強國。棋手們都變得越來越強,在歐洲也取得一些比較好的成績。去年,捷克國家隊拿了歐洲團體錦標賽的冠軍。 帕沃爾:我是斯洛伐克的。斯洛伐克有五十位左右的活躍棋手,裡面有段位的棋手比較少。大概有八個人。 阿裡:我們以色列一共有五十來位的棋手。這裡面有十幾個水準還不錯。所以,即便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的棋手數量可能比我們多,但是組隊比賽的話未必就比我們強。而且,我們還有一些比較有潛力的年輕人。 圍棋不只是遊戲 棋事:你們學棋有多長時間了,當初怎麼想到要學圍棋的? 盧卡斯:我是7歲開始下棋。因為我爸爸在大學時下過圍棋,所以他算是我啟蒙的老師。 楊·希瑪拉:我從小是學國際象棋的。後來我在一個活動當中知道了圍棋,覺得圍棋更好玩。所以,我十五歲放棄國象,去下圍棋了。 杜桑:我也是跟爸爸學的圍棋。 帕沃爾:我開始學棋是在5歲的時候。爸爸會圍棋。小時候他見我收集了很多啤酒瓶蓋子在那裡擺玩。啤酒瓶的蓋子會有不同的顏色,像圍棋的棋子。於是,爸爸就想到了圍棋這種遊戲,開始教我下棋。 阿裡:我是12歲的時候,朋友介紹我下的圍棋。學會之後,開始參加一些歐洲和以色列的圍棋比賽。就這樣,一直下到了現在。 棋事:圍棋是什麼地方吸引了你們? 盧卡斯:圍棋非常複雜,有很多包括技術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 楊·希瑪拉:正如盧卡斯所說,因為圍棋的變化更多,有更多的可能性。 阿裡:現在對我來講,圍棋已不單單是一種遊戲。它比我所知道的其他任何一種遊戲都要有趣很多。我已經是職業棋手。圍棋對我而言是工作,不只是遊戲。 最難的部分 棋事:圍棋對你們來說最難學的地方在哪裡? 盧卡斯:是官子部分。因為點目要非常精准才行,官子的先後順序也都很重要。所以想提高水準非常困難。但道場這邊會有些針對性的訓練。 楊·希瑪拉:我認為最難的部分,是對局面的計算和判斷。 杜桑:我同意楊·希瑪拉的觀點,計算和判斷提高很難。 帕沃爾:對我來說,最難的是對整個局面形勢的判斷。 阿裡:圍棋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部分是對人的意志品行的鍛煉。就是要學會如何專注。刻苦地訓練,與努力很重要。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去提高的方面。 棋事:這次到北京來有怎樣的收穫? 盧卡斯:在這裡,我的棋力提高了。對局面的控制力明顯加強。 楊·希瑪拉:通過訓練,我在開局、中盤、官子這些階段,都有了一個全面的提高。 杜桑:我很同意楊·希瑪拉的觀點! 帕沃爾:通過每天這麼多時間的學習,我進步顯著。尤其是在官子方面。在歐洲,我們不可能每天都花這麼多時間在圍棋訓練上。 阿裡: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東西。新的定式、招法、手筋……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題外的話 棋事: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圍棋偶像? 盧卡斯,楊·希瑪拉:井山裕太。 杜桑:阿裡。 帕沃爾:陳耀燁。 阿裡:檀嘯。 棋事:你們平時還有些什麼業餘愛好? 杜桑:因為訓練非常累。偶爾會玩平板或手機上的休閒小遊戲。 阿裡:剛來的時候,有時會去打籃球和踢足球。但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所以一般是在宿舍裡玩電腦遊戲,或者聽歌。 棋事:想過學漢語,或者去瞭解更多的中國文化嗎? 盧卡斯,阿裡:計畫學些中文。但中國文化太博大,只是想稍微瞭解點就好。 楊·希瑪拉:我覺得知道一點中國的文化還挺不錯的。但學中文太難了。 未來的目標規劃 棋事:你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怎樣的目標或者規劃? 盧卡斯:接下來歐洲會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比賽,比如定段賽,還有大滿貫的賽事。這些都需要達到一定的資格才能參加。我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希望通過這段時間的訓練,能夠打進資格選撥賽。 楊·希瑪拉:我現在還沒有一個特別清楚的計畫。打算回去後,參加幾個比賽看看情況再說。目前,我是辭了工作過來參加的訓練。希望有機會成為職業棋手。如果沒有,我會選擇去做其他的工作。 杜桑:我現在對未來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計畫。首先還是想成為歐洲的職業棋手。 帕沃爾:我的計畫是提高棋力,以後能跟其他國家的職業棋手,或在與中日韓棋手交手的比賽中有更好的成績。 阿裡:我是休學過來參加訓練的。我計畫再休學兩三年的時間,看看自己在圍棋上能走多遠。我和帕沃爾有著共同的夢想,就是擁有跟亞洲的職業棋手能夠匹敵的實力。這也是自己的終極目標。當然,我知道這非常困難,需要很大的努力。 棋事:對歐洲圍棋的未來發展,你們心目中的藍圖? 楊·希瑪拉:我們都是歐洲圍棋裡的一部分。如果當中有任何一個人能在世界比賽上收穫成功,對整個歐洲的圍棋都會有説明。我們現在只需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另外,現在歐洲也有很多圍棋學校。以後我們會帶動更多的歐洲小孩去學圍棋,甚至去嘗試教學。這對歐洲圍棋的普及和小棋手的提高都會有好處。 帕沃爾與阿裡的獲獎路 棋事:帕沃爾和阿裡,能談談你們在絲綢之路邀請賽獲獎後的感受嗎? 帕沃爾:當然,我非常高興能贏這個比賽。這個比賽辦得非常好。冠軍的獎金很高,這也是讓我高興的事。這次賽制的時間設置對我很有利。我本來就習慣下快棋。當然,拿到冠軍確實也不容易。 阿裡:我覺得自己有幾盤棋下得很好。但遺憾的是在跟帕沃爾的對局當中輸了,所以最終沒拿到冠軍。不過這個比賽好玩,且有趣。而且獎金也高。在歐洲不可能有這麼高的獎金。 棋事:跟歐洲比賽相比,中國的比賽有什麼不同? 帕沃爾:中國比賽的競技性很強。在歐洲,經常會有人在對局當中出去轉一圈,看看其他人的棋,然後再回來接著下。那是一種非常放鬆的環境與狀態。中國的比賽基本上是從頭下到尾。歐洲的比賽,大家更多是在享受這個過程。另外,中國的比賽參賽者會更多一些。 棋事:你們覺得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會對理解圍棋有障礙嗎? 帕沃爾:我們也不知道東方的棋手在下棋時是怎麼想的,也沒有聽他們說過。不過,像我們這樣的水準,下棋時也肯定不只是注意精細的地方,很多時候也會依賴感覺。我們也有一定的棋感。 我想,棋手在這方面應該沒有特別大的區別。達到同樣的水準,你不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東西與素質。可能略有不同的是:你是更多依賴這種感覺,還是經過很多計算之後得到判斷。這兩者之間的比重會略有不同。 棋事:能談一下絲綢之路比賽的情況嗎? 梁志傑:這次絲綢之路的邀請賽,主要參加者是西安以西城市的一些棋手。雖然大部分職業強手都在東邊。但是這次陝西西安、新疆烏魯木齊等西北各省市比較強的一些棋手也都來了。帕沃爾他們是被特邀過去的。 他們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從一開始,他們兩人就在九輪比賽中一直連勝了7盤。最後一盤,阿裡的對手是西安的老六段。如果是阿裡贏了,他倆還要再爭。很可惜阿裡輸了。但最終,帕沃爾和阿裡獲得了冠亞軍。 棋事:目前有沒有安排專門針對他們的訓練? 梁志傑:我們專門請了職業教練給他們複盤講棋,另外,我們還帶領他們參加了一些國內的業餘比賽,像絲綢之路邀請賽。而針對兩個新的職業棋手,我們則專門安排他們去參加了日本的職業棋賽。歐洲圍棋聯盟也給他們安排一些這樣的比賽。 歐洲圍棋的那些事 棋事:能介紹下歐洲定段賽的情況? 梁志傑:2013年,歐洲圍棋聯盟正式啟動了職業定段賽。阿裡和帕沃爾是歐洲圍棋聯盟自己首次認定的兩位職業棋手。歐洲原來的一些職業棋手,大都是從中日韓直接過去的。並不是歐洲自己的認證。 歐洲圍棋聯盟(簡稱EGF,)有很多成員國。很多國家都在這個圍棋聯盟裡。聯盟會組織一些賽事,由他們來認定歐洲職業棋手。 棋事:培養歐洲棋手的目的是什麼? 梁志傑:目的是説明歐洲圍棋的發展。北京宗弈遠承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跟歐洲圍棋聯盟簽署了一個合同,以幫助歐洲進行一系列有利於圍棋發展的活動。包括頂尖棋手的培訓,舉辦歐洲大滿貫賽事,建立歐洲的圍棋制度。 最終,我們希望歐洲可以產生可以跟亞洲棋手相抗衡的頂尖棋手。目前,關於歐洲年輕棋手的培訓,我們一直在跟葛道進行密切的合作。但是,這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做好的事情。我們希望能吸引更多有興趣人的參與。大家能夠相互促進,彼此共贏。 棋事:未來有什麼規劃? 梁志傑:歐洲圍棋發展的路子跟咱們競技賽的模式不太一樣。歐洲每年都有一個圍棋大會,已經舉辦了58屆。現在歐洲大部分的圍棋賽事的獎金都非常低,跟國內的業餘級比賽都不能比。在歐洲即便是職業棋手,也沒法靠下棋為生。我們將運行一個高額獎金的大滿貫賽事。這將促進整個歐洲圍棋的發展。能夠讓歐洲的職業棋手也能以下棋為生。像中日韓的棋手一樣。這是我們的一個設想。 我們現在有很多事情要做。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瞭解歐洲圍棋。這是一個新的土壤,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轉載自新浪體育網
|
|
|||||||||||||||||||||||||||||||||||||||||||||
更多關於“”的新聞
|